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科技创造水平可能不如宋朝,但在世界来说也算是排名前列前列的。而同时期的西方科技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天文学领域,明朝的天文学没有摆脱传统,主要是在元朝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也就是天象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制定历法和进行迷信活动,也就是占星术。在观测仪器方面,也主要是汉代张衡发明的浑仪等。而同时期,西欧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4世纪,巴黎大学开始传播“日心说”,到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在1543年写下了《天体运行论》,用十分精确的观测数据证明了“日心说”。布鲁诺的思想更加进步,他提出了宇宙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在观测仪器方面,出现了“捕星器”和“三弧仪”,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因为观测仪器的进步,欧洲人可以进行高精密的观测,当时丹麦的第谷的天文表成为世界上最精密的天文表。有了高精度的观测,为天文学积累了大量的可靠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开普勒将天文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在1619年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天文学成为了有理论、有证明、有数据的科学系统。
在物理学方面,提到物理学,许多人就说明朝有《天工开物》。严格来说,《天工开物》不是一本科学著作,而是一本手工业技术总结,类似于《考工记》《梦溪笔谈》,它把过去中国传统各种手工业生产的环节记录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去探寻其中的奥妙。这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重视经验,重视实用,轻视理论。西欧则不同,早在中世纪,牛津大学的吉尔·培根就开始提出实验科学,1247年,他在牛津大学建立了实验室。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实验是确实性之母”,他研究了阿基米德的力学,并进行了改进,如他提出了波的运动理论,并扩展到了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之中,对近代物理学具有很高的启发价值。明朝直到1637年,宋应星才提出了声音是有震动产生的,不仅时间晚了几百年,并且深度也不够。伽利略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和数学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机械方面,他发明了浮力天平、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在力学理论方面,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钟摆定律”等,为近代经典力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在明朝初期和中期,中国的科技水平是超越西方的,但到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科技发展逐渐缓慢,到清朝就是停歇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