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文化传承】淮南武王墩墓: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丨关于武王墩墓的核心知识

【文化传承】淮南武王墩墓: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丨关于武王墩墓的核心知识

【文化传承】淮南武王墩墓: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丨关于武王墩墓的核心知识淮南武王墩墓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

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淮南武王墩墓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作为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淮南武王墩墓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公布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武王墩墓地位于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1981年9月,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现在,已进入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阶段。

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通过近4年的持续工作,考古工作者对武王墩一号墓的营建过程、棺椁结构与丧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独立陵园,包含主墓、陪葬墓及车马坑、祭祀坑等附属设施,是了解战国晚期楚国陵园制度的重要实证资料。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呈现覆斗状,填土层层夯实、夯窝密集,有台阶21级,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墓坑四角为填土,木椁室采用“亚”字型结构,椁内总分室九间,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这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椁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考古工作者认为,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安徽日报》2024年4月17日第01版,记者:张理想柏松 晋文婧 陶妍妍)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漫溯江淮大地的楚风潜流

考古,是打开时光封印的钥匙。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武王墩墓首次揭开神秘面纱,重磅发掘成果震撼公布,重要价值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

流淌在江淮大地的楚风潜流,冲破层累的千年尘埃奔涌而出。

“八室一厅”九室楚墓首次发现

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东、南、西、北各个侧室出土文物分别以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木俑、乐器为主。

8个侧室加上中部的棺室,被形象地比喻为“八室一厅”,这种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规模最大的楚墓;楚墓中最长的车马坑;提取漆木器数量和种类空前;东1室南端大鼎粗测口径超过楚大鼎(铸客大鼎)……考古工作者“最大”“最长”“空前”等振奋人心的表述,无一不彰显着墓葬的高级规格和墓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评价道,武王墩墓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墓葬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据悉,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树立“大考古”理念,坚持精细化发掘,协调多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深刻阐释武王墩墓背后蕴含的战国晚期楚国礼仪制度、手工业和文化成就,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文物文化力量。

确定墓主尚需充足证据

种种迹象表明,武王墩墓主人直指楚国迁都寿春(今淮南寿县)后的某位楚王。有不少专家推测,墓主人或是楚考烈王。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说:“在发掘之前,包括现在发掘工作有了初步的进展,我们都会有一个预估或者判断,但是我们不愿意过早地讨论最终的结论。因为如果把墓主人跟一个具体的人物对应起来,就需要找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的证明。”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从目前椁室的发掘进程看,我们顶多算是进行到三分之一,距离全面了解里面的内容,还差得很远。”宫希成介绍,现在,考古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到安全地把现场的文物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安全地把文物运到考古实验室,从更多新发现材料中进行仔细的解读、科学性的思考。

“我觉得,现在不能够下结论说这个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位,因为现在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需要花时间慢慢地去了解、去解读,把武王墩墓的价值更多地发挥出来。”宫希成说。

大量楚系文字帮助确定墓主身份

武王墩椁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

作为著名古文字学专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对发现大量楚系文字感到格外振奋。他认为,武王墩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考古实物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丰富了战国晚期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是否有古书、竹简?目前还不确定,但是非常期待。”黄德宽认为,尽管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大批竹简,但是至少现在可以看出这个墓葬有比较多的文字资料,在其他的器物遗存上保留。“椁盖板上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字,或是此类考古中首次发现,内涵值得探讨。其中有一些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墓主身份。这个墓主人是谁,要等下一步综合研判。大体上,这个结果应该是呼之欲出。”

黄德宽说,一方面,将盖板文字与内在陪葬实物进行对应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墓主身份,并为整个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史提供了定点材料,所以此次考古发掘对文字史、语言史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从文字分析墓葬功能分布,反过来又可以推导出当时墓葬构造、丧葬制度,甚至由此推导出统治者层面的内部结构关系。

“所以,我认为,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考古发掘成果将对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带来重要的、积极的推进。”黄德宽说。

科技为考古保驾护航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明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成功应用于武王墩一号墓的潮湿环境,完成了目前面积最大的古代竹蓆提取工作;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

在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过程中,多项科技手段应用于考古探测、文物提取、现场保护等方面,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治国介绍,科技考古团队开展了考古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墓葬环境分析、漆器与纺织品分析研究等多学科研究工作。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协作,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将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价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张治国说。

(《安徽日报》2024年4月17日第05版)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关于武王墩墓的核心知识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4月16日在安徽省淮南市举行,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主墓的木椁室布局。

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著名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铸客大鼎又名楚大鼎,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公布了木俑首等一系列重要文物。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此次考古发掘备受关注。为了让大家快速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集合了网友最关心的问题,采访专家,整理多方资料,来一场“快问快答”——

Q:这个墓高端不?发掘到哪一步了?

A:这个墓,确实上“档次”。武王墩一号墓(主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棺椁的层数和大小,往往与墓主的身份有关。主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目前,武王墩一号楚墓正在进行椁室内发掘,计划在高温季到来之前完成主要野外发掘工作,争取本年度内全面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任务。记者看到,哪怕是一根看似平平无奇的木头,都被保护得很好。考古人员还对墓葬封土、填土及木椁各层均建立了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

Q:楚国的墓,咋跑到安徽来了?

A:一提到楚国,大家就会想到“荆楚大地”,而武王墩墓为何在“江淮地区”?其实,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打不过就跑”是常态,与秦国相爱相杀的楚国就特别喜欢迁都。

公元前24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楚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把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历经800余年,楚国的“余晖”落在了寿春。

Q:墓主人究竟是谁?

A:还不知道。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杀,末代楚王负刍被秦王俘虏,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于今淮南市谢家集区双庙村,排除法只剩下楚幽王的父亲——楚考烈王了。

不过,这仅仅是推测,目前还没有实证。考古发掘是严肃的科学,不容臆想或推测。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发掘将进一步寻找楚简、大型青铜器铭文等关键证据作为墓主身份的认定。

补充科普:楚考烈王何许人也?

他曾是秦国的“人质”,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成语“毛遂自荐”也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

Q:墓里有没有什么文字记载?

A:有!椁室盖板上发现了大量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近千字,是典型楚系文字。文字标示盖板的位置与各侧室的功能,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考古人员还将对搜集到的文字进行释读,并及时向公众公布考古成果。

Q:这个墓的考古还有什么重大意义?

A:通过此次考古发掘,能进一步了解楚国丧葬制度、职官制度等,可以用于研究楚国东迁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

更大的意义在于,楚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最早产生县制,对大一统产生深远影响。墓主生活在中国正式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前夜”,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Q:为什么叫武王墩?

A:武王墩仅仅是一个地名,是流传下来的称呼。有人猜可能是当年的守陵之人称墓主为吾王,久而久之或许变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负刍五年,楚国被秦所灭,以“五”字纪念,进而传为“武”。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猜测,目前尚未有实证。

武王墩墓经历过盗掘。2019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破获武王墩古墓被盗掘案,追回被盗掘的珍贵文物7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26件。

让我们来一睹部分珍贵文物的“芳容”→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_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掘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_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据悉,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中。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树立“大考古”理念,坚持精细化发掘,协调多学科协同攻关,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这将是推动考古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的又一重大举措。

上一篇: 探月精神激荡奋斗豪情
下一篇: 二里头考古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笔谈(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