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大模型赋能更好的教育丨探索“教育+AI”深度融合路径

大模型赋能更好的教育丨探索“教育+AI”深度融合路径

大模型赋能更好的教育丨探索“教育+AI”深度融合路径5月28日,扩优提质 数字赋能:“教育+AI”创新应用论坛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校长张国立分享了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策略,倡导校区间联动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资源重构、校本研修、教与学方式变革、学习评价、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融合路径,下一步将引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产品,为师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教育服务。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_教育探索_探索教育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党委书记石磊介绍了学校基于现有大模型基座和专有知识库系统,着力打造了包含学科知识问询、办学理念分析等功能在内的学校专属生成式大模型,保障了内容的可靠性和针对性,帮助教师减少了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学习成本,为学校师生开辟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道路。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_探索教育期刊_教育探索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熊永昌介绍了学校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探索人工智能与学校基础课程的融合互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泛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了面向数智时代的“生态智慧教育”的经验。此外,一零一中还鼓励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着力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_教育探索_探索教育期刊

北京市十一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宋衍分享了学校组织AI应用研究项目团队,以鼓励探索、典型引领、逐步跟进的推进模式,广泛利用AI工具赋能不同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典型案例。此外,学校构建了基于底层算法的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学生的编程知识基础和创新思维模式。

教育探索_探索教育期刊_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冬梅、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马志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国春、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信息化主任史远、科大讯飞教育大模型产品部总经理韩萌、网易有道副总裁田郁平、博雅云课堂创始人梅也分别以学校和企业的视角,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层面的现状、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探索_探索教育期刊_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几位校长在交流中表示,目前学校已在不同程度上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并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学实施质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流程效率。校长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幻觉风险、教育活动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学生的接受度和适应性等问题,是未来需要审慎思考并妥善应对的挑战。对于企业而言,目前的重点关注方向聚焦于研发教育垂类的专属大模型以及构建多模态的虚拟数字人学伴。企业端未来将着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进一步引领创新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领导总结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武凯表示,本次会议结合行业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汇聚了专家、学校、企业的集体智慧,为海淀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他强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抢抓发展机遇、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所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工作者亟需提高思想,转变观念,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广泛结合海淀区高校和企业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_教育探索_探索教育期刊

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实践探索的平台。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拓展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未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将持续助力海淀教育,继续深化落实区委区政府“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AI赋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教育探索杂志简介
下一篇: 十年原创幕后,《率土之滨》创新上做了哪些探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