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国民族史研究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中国民族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史学会和云南大学于2023年9月23-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了“史料•理论•方法: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民族史》卷课题组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进行研讨。
研讨会线下参会学者合影
9月23日上午8:30,研讨会在昆明连云宾馆开幕,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柳树部长,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赵天晓书记,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玉溪师范学院院长段红云教授分别致辞。
柳树部长代表云南大学向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筹备组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介绍了云南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指出中国民族史学科是云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曾涌现出方国瑜、江应樑、尤中、林超民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民族史学家,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镇之一;近年随着我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中国民族史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又承担了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民族史》卷的编撰项目,侧面反映了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学科在全国民族史学界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对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研究重镇地位的肯定。柳部长强调指出,中国民族史学会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对云南大学民族史学科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云南大学和中国民族史学会的紧密合作,希望今后中国民族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继续大力支持云南大学民族史学科的发展,希望中国民族史学会与云南大学展开更加多维度、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柳树部长致辞 陈思宇/供图
赵天晓会长代表中国民族史学会和学会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致辞。他指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充分提高民族史研究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扎实开展中国民族史研究宣传阐释工作,牢牢把握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贡献智慧。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民族史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政治引领、学术为本、服务大局,发挥好团结凝聚民族史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赵天晓书记致辞 陈思宇/供图
段红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云集了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以及中国民族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等整体性、宏观性问题开展广泛的交流,并进一步针对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等相关民族史进行深入的研讨,这些研讨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脉络,总结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发展规律。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努力下,一定能拓展学术视野、增进团体友谊,共同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段红云教授致辞 陈思宇/供图
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云南大学原副校长林超民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新疆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苗普生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华涛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吉林大学文学院程妮娜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王文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尚衍斌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防编审,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刘正刚教授等专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党委书记赵小平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先后有15位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分别为:林超民《从云南历史看中华民族史的五个突出特性》、华涛《超越“伊儒会通”——从抗战期间回族宣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路”谈起》、苗普生《边疆地区汉族居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新疆汉族的历史变迁为例》、程妮娜《考古学资料与民族史研究——以肃慎系民族史为例》、尚衍斌《史料辨析与文本书写:《前平江路总管道童公去思碑》作者考辨》、巴哈提·依加汉《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敕大小和卓木的一份察合台文谕旨》、邹建达《清代川西北嘉绒藏族土司“年班制度”的建立》、刘正寅《从民族交融发展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兼谈中国民族史的编撰》、刘国防《新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的地位》、刘正刚《明成化时期军、夷、民纠纷:以条例为中心》、潘先林《对“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的几点思考》、王东平《清代天山南路地区伯克对民事纠纷和普通刑案的审理与法律运用——基于档案材料的考察》、杨文炯《基于“四个共同”范式:构建中华民族史话语体系》、段丽波《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范式浅析——以唐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西南图景”为例》、段金生《博弈与调适:雍正朝东川、乌蒙、镇雄改流及辖权归属考述》。主旨发言由王文光、刘国防、尚衍斌主持。
此后与会学者共分四个专场进行了学术研讨。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就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所面临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新史料的发掘利用、新理论的吸收运用、新方法与研究范式拓展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与会专家踊跃发言,互动热烈,新观点、新见解在交流碰撞中不断闪现;无论是论文报告,还是与会点评,亦或是讨论环节的即兴发言,都体现出突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24日下午5点,研讨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员、《(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中国民族史》卷主编刘正寅作学术总结。闭幕式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中国民族史教研室主任潘先林教授主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