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唯一知道“寻根”的动物。没有根,就没有“根本”,这对于人来说,是难以容忍的。
所以,既然为人,便有一种“刨根问底”的本能驱使着人类,去追溯自己的来龙去脉。
从一个人来说,“寻根”是寻访自己的祖先,查找自己的脉系。美国著名的小说《根》,就是一名黑人对自己的非洲祖先的寻找。他找到了一个至少在名目上说得过去的祖先,为自己当下在美国的站位,落实了一个坚定的来源。
从人类来说,“寻根”是能够寻找到人类的远古祖先,“猿人”,是人类能够找到的远古的亲戚。
至此,人类的寻根已经到头了。但人类的家乡——地球的“根”还得往前寻找,那样的年代便像漫漫的无垠的长河,伸向地球的诞生岁月,伸向遥远的宇宙的孕育时刻,一直向前、向前回溯,总会找到一个“时间开始的时刻”,那就是宇宙作为一个点最初开始的存在,那是一个静止的一秒,之后的时间便随同大爆发诞生了,自此便预示着宇宙开始了自己的纪年,自己的生命。
“时间开始了”,这是一个诗人曾经对一个崭新时代的诗意的定性,而宇宙,同样可以担当得起这一诗意的描述。
宇宙的“时间开始”这一刻,是以巨大的爆炸来呈现出来的。这就是人类回溯出来的宇宙大爆炸的推测与断定。
在英国科普作家西蒙·辛格所著的《大爆炸简史》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行文,介绍了人类对“宇宙”的寻根历史,相对于这些类似的有关宇宙学的科普译本,本书的优势,是作者不厌其详地用体谅读者心情的语言,来展示这种发现之旅里的每一个进展,毕竟书中提及的一些诸如相对论、量子理论涉及到的巨大数据测算,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相当深奥而难懂的,但作者以极大的耐心,保持住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类似叙事策略,反复强调,反复申说,让你脑海中的印象,一步步地描清,描粗,形成明晰的路径,这样,便能够把一部关于宇宙起源的发展史,叙述得通透而明白,打造了一条由人类的科学探索精髓支撑起的显影在宇宙诞生领域的寻根主线。
《大爆炸简史》的叙述逻辑,从人类对宇宙的探源开始逐级展开,这几乎就是一部人类的科学探索史,从神话创史到科学探索地球来源,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科学每一步的向前推进,都会归结到宇宙的本源之根,直到上世纪初年,这种对宇宙的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宇宙是永恒的,还是创生的”?
而勘破这一切的真相,对星空的观测显然不够了,物理学家的理论探讨派上了用场,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对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新的定性空间,由此,诞生了两个宇宙诞生的模型,也就是大爆炸模型和稳恒态宇宙模型。这两个模型就像两个选项,如同《笑傲江湖》里气宗与剑宗一样,它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它们尖锐对立,究竟哪一个更能代表更为科学而真实的宇宙本来面目?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两种理论最终胜出的是“大爆炸理论模型”,而对此作出裁定的,当然不是那个高居上苍之巅的上帝之手,而是人类的不断研究探测的智慧之光,在这里面,科学家的物理探测再次发挥了对理论的甄选作用,其中,对宇宙观望与探测的仪器从望远镜到哈勃望远镜再到射电望远镜的升级换代,为人类捕捉到宇宙的信息提供了基础,每一项对浩渺宇宙的探知,都归宿到理论上的一次升华。
在这种探测的过程中,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在增加着“大爆炸理论”正确性的砝码。哈勃望远镜证实了宇宙在膨胀,星系在后退,这说明宇宙的最终起点,源自于一个大爆炸的激发。而其它学科的进展,如原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也推动了宇宙研究的关键性进阶。正如书中所说,“通过实现核物理和宇宙学之间的学科跨越,他将为宇宙的大爆炸模型建立起一套判决性检验。”(P258)。原子物理学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星际观察中的各种元素的丰度问题,尤其地球中元素的构成,都能够在大爆炸理论中得到解决。而射电望远镜对于来自于星空的微波辐射的探测,也证明了宇宙始于数十亿年前的一个全能的大爆炸。
这样,科学观测的实证,在“两选一”的理论对垒与较量中,站到了“大爆炸理论”这一边,也使得这一理论成为宇宙创生学说的暂定获胜者。这样,人类的一个关于宇宙的创生模型,便在“大爆炸理论”的支撑下,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理论见解。这样,我们可以综述人类的研究成果,回顾在宇宙诞生之后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而宇宙在演化过程中的每一次留痕,散布在茫茫天宇之中,其中的每一个信号,都是留给人们解读的密码,这些密码,正是人类在探测宇宙中一次次进步的原始阶梯。
所以,《大爆炸简史》里面有两个时间线,一个是人类的时间线,这里体现出的是人类的思辨的进步的足迹与脉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另一个由宇宙角度展现的时间线,在这里人类不过是包裹在其中的一个非常渺小时段上的同样渺小的存在,在宇宙的时间线上发生的每一次由人类预测与勾勒的演进线,都留下了能够被人类感知的蛛丝马迹,而人类对宇宙的演述中,能够复原的也正是这些能够被感知的线索,可以想象,宇宙里还有大量丰沛的信息,只是我们人类的科技手段与理论水平无法去感知它们而已。这样,人类的时间线与宇宙的时间线,在宇宙探索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本质上展现了宇宙史就是一部人类科学探索史。一部宇宙史,可以说,动用了人类的全部的文明与科技手段,这样,看似寥寥数笔就能交待完的宇宙大爆炸史,隐含着的是人类的科学精神,人类的科学手段,人类的科学思维。这样,《大爆炸简史》给予我们的启迪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的根,一个广义的根,但这本书里并不纯粹是一部自然的发展史,更隐含着人类的思维探测史,人类的科技进化史。
在了解这一历史的过程上,我们看到人类各学科的每一个进步,都产生了连琐的指数化扩大效应,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中国科学家在宇宙探测中鲜见他们的身影,在过去的科普书籍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说法,就是“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好像有一群无名无姓的科学家,在某一个地方,像听命于上帝的指令似的,不断揭开宇宙的奥秘,其实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从事研究的科学家,都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研究,都与人类的政治生活发生着重大的关联,比如有的科学家经历过一战、二战、冷战的危机岁月,在艰难的岁月里,执着地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家在针锋相对的科学争论中,也有一些意气之争,但他们更多地相信事实、相信数据,在寻访真相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在争论与辩驳中接近世界的真谛。《大爆炸简史》一书中,更多地展示了这些科学家的个性化的探索宇宙的过程,把他们人性化与生活化的一面都给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让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背后,就是这些看似普通却执着的人们完成了那些创意性的科学理论与创新性的科技文明。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产生良性的影响,就是能够让中国读者在了解了这些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的时候,进一步去感知到他们的思维模式,去更多地展现中国人对于现代科技的探索与研究作用,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中国人的更多的贡献。这本书的深远价值应该在这里,它不仅仅只成为一本看起来愉悦、释疑解惑的书,更应该成为激发中国人去荜路蓝缕对科学创造的密码手册。
一句话,我们在享用科技成果的时候,还应该更多地汲取科学精神的滋养与濡染,《大爆炸简史》里兼具着科学实绩与科学精神的两种清晰模式,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与修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