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过程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三元里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沙场的义无反顾,致远舰官兵撞沉吉野的生死抉择,杨靖宇孤胆奋战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朱自清仗残躯不接受美援面粉的爱国情操,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正是中国人民的前仆后继式的英勇反抗,才使得近代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在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抗日战争的胜利更加深刻地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弘扬爱国主义、彰显民族精神,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精神即是民族之魂,鲁迅先生说得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加强中国近代史宣传教育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延伸,是建立在对祖国土地、人民和文化高度认同和热爱基础上自发的心理状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历尽沧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斗争实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受压迫的历史目标。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不了解中华民族探索和斗争的艰辛历程,不了解中华民族为独立自由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不会激发由衷的自豪感、就不会珍惜当今中国繁荣安定的发展局面,就不会在今昔对比的基础上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最终能够实现。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物质上依赖先进的生产力,精神上依赖团结奋进的心理状态,而两者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巩固信心和底气的基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的历史宣传教育,特别是近代史宣传教育,不是要引导人们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认识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