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卷2013 年 4 月第 4 期科学学研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Vol. 31 No. 4Apr. 2013文章编号:1003 - 2053( 2013) 04 - 0510 - 08基于知识创新过程的科技政策方法论研究徐芳1,杨国梁1,郑海军1,李晓轩1,刘文斌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2. 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英国 CT2 7PE)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美国政府于 2005 年提出发展科技政策方法论( 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SoSP) 的倡议,将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成为美国政府“基于证据的决策系统”的重要举措,并从微观、宏观和国家战略需求层面提出 SoSP 关注的十大问题。 由于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据涉及面很广,而美国提出的 SoSP 三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只涉及科技政策依据的一部分,拟定的十个问题逻辑关系并不系统、清晰,同时有相当部分研究问题是基于美国国情的。 因此,对于 SoSP 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梳理。本文围绕知识创新过程,首先在宏观层面对基于知识创新过程的 SoSP 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构建知识创新过程模型深入到其内部分析 SoSP 在各个模块的研究内容,对 SoSP 的系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知识创新过程;科技政策方法论;科技决策系统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 - 09 - 21;修回日 期:2012 - 12 - 22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71201159) ;国家软科学项目 ( 2012GXS5D140)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 Y200551Q01)芳( 1984 - ) ,女,江苏常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价与管理。杨国梁( 1977 - ) ,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价、科技管理。郑海军( 1982 - ) ,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价。李晓轩( 1967 - ) ,男,湖北京山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刘文斌( 1957 - ) ,男,湖南长沙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价、绩效管理。作者简介: 徐20 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活动的建制化发展,科技政策研究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也日 益显现。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美国政府于 2005 年提出发展科技政策方法论( 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 SoSP) 的倡议。
根据美国《科技政策方法论发展路线图》[1], 科技政策方法论致力于提供和发展科技政策研究的定量科学依据,重点是开展定量化、 可视化、 逻辑化方法和工具的研究。 2006 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设立科学创新政策项目 , 用于支持科技政策方法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如 STAR METRICS 项目。 美国科技政策方法论发展路线图从微观、 宏观和国家战略需求层面提出科技政策方法论关注的三大主题十大问题。 其中,第一个主题关注描述科学和创新活动的理论模型。 第二个主题关注科技投资决策; 第三个主题则是探讨科技如何满足美国优先战略需求。 具体见表 1。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 是确定科技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科技事业的战略和策略原则。 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据涉及面很广, 包括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现行政治运行逻辑、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等因素。 美国提出的科技政策方法论三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只涉及科技政策的依据的一部分, 拟定的十个研究问题逻辑关系并不系统、清晰,同时有相当部分研究问题是基于美国国情的。 因此, 对于科技政策方法论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梳理。 我们认为, 科技政策的核心是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服务, 提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效果。 因此, 科技政策方法论的研究工作需要围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展开,为国家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逻辑分析模型、工具以及数据平台作为依据。 本文则围绕知识创新过程梳理科技政策方法论的研究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