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区公交停运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城市重要的公益性交通方式,公交车以其稳定的运行和广泛的覆盖范围成为人们出行的可靠选择。无论是早晨匆忙的学生和上班族,还是黄昏时分归家的居民,都可以靠几元钱实现安全便捷的出行。此外,公交车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因其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在一些地区,公交服务长期执行低票价政策,企业运营也大多依赖政府补贴。随着近年来私家车普及、共享单车出现以及地铁大规模扩建造成的分流,公交车客运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加上不少地方财政吃紧导致补贴中断,部分城市公交运营遭遇困难。
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实是解决公交运营困难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需要在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立并实施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及时拨付相关资金。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界定城市公共交通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公众承受能力、财政补贴等因素,制定城市公共交通价格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但从长远来看,仅靠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公交行业摆脱困境。要想破局,关键在于推动公交行业提高“造血”能力,依靠自身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各地公交企业应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促进城市公共汽电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网、站点及运营层面的衔接融合,提高公交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应用小型公交车辆,充分利用运力资源,针对通勤、通学、就医等特定场景,提供更为精准的公交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除了主营业务外,公交企业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探索。公交企业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扩大收入来源,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如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适度加密主要客运枢纽至城市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支持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广泛尝试拓展站台、车身、车厢内等广告业务;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探索面向社会开放加气、加油、充电、维修等服务。
盘活存量资源也是推动公交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公交企业可以对现有的城市公共汽电车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和车辆基地等既有场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场站内部分闲置设施尝试开展社会化商业服务;同时探索在存量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机制,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崔 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