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缘起与根基,不仅是历史文化遗存,亦是时代与民族的文化记忆。潮汕地区目前有大量形态丰富的传统村落,因其地理处于福建与广东的交界处,又毗邻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域,形成以潮汕为主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古村落现状;加之,潮汕地区在中原传统文化中宗族礼法思想制度的影响下,不轻易拆改祖屋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促使潮汕传统村落得以较为完整保存。
早在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自此传统村落正式纳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随后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一递进式政策法规的颁发,使各地制定乡村振兴的方针有法可依、循环发展。基于此,从国家到地域之间关于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层出不穷,潮州市亦推出一系列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重在以潮州丰富的非遗物质资源促进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例如《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古城提升计划24条》《潮州市古城区建筑修复改造指引和设计范例》等。
龙湖古寨是目前潮州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建筑群,龙湖古寨自宋朝创村,明嘉靖后改名为龙湖,位于韩江中下游,水陆运输便利,曾是潮汕地区重要而兴旺的贸易商埠。当下的龙湖古寨仍保留着全盛时期的建筑风貌,入选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册,荣获“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美誉。龙湖镇政府对古寨的保护与文旅开发高度重视,在修复古寨水利、环境卫生等乡村基础建设方面均取得进展,初步形成“开放空间--街巷--传统建筑群--绿化景观”的景观格局,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性文件《2022-2035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龙湖古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本课题组以龙湖古寨作为调查的样本,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多次前往龙湖古寨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具体方式采集一手材料,重在调研文旅融合背景下古村落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文旅赋能古村落的可能性提出些许建议性思考。目前文旅融合下龙湖古寨开展文旅所存在的问题为以下几点。
(一)景区经营管理意识不足
在龙湖镇政府牵头下2015年成立了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景点运营与服务,尽管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管理,但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角度审视,存在管理不规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
景区设有两座停车场供游客泊车,但缺少显眼的指示路牌和专门引导停车的人员,节假日人流量大时,易造成堵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常规旅游景区会在入口处设立路线游玩推荐区、游客服务中心等,但龙湖古寨旅游景区在这些方面有待完善。古寨内缺乏专业导游,目前多由当地热心村民义务担任导游,且当地寨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甚至会出现对文化符号资源的误读。古寨内有一部分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缺乏清晰的对外开放参观时间告示,且多数时间下这些文物保护单位闭门不开,容易为游客营造不够对外开放的错觉。同时,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仍为当地村民居住宅,部分村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文物保护单位里饲养家禽,露天晾晒,导致部分古建筑环境卫生脏乱。
(二)文化资本开发意识薄弱、媒介传播力度不足
调研发现,龙湖古寨的文化资本主要体现在独特的龙湖文化符号与文化遗产的价值,但是目前存在着对龙湖古寨的文化资本认识不足的问题。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龙湖古寨内文化资源的关注度不够充分,实际上,龙湖古寨因其历史地理位置以及曾经的港口功能性作用,其人文建筑、名人传说、民间趣闻均汇集着潮汕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的文化符号价值,其文化符号资源尚待加深探索;而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该只停留在单纯的申请非遗单位和修缮的层面,目前龙湖寨内有100多座名宦府邸、商贾豪宅、宗祠建筑,不乏方伯第、进士第、许氏宗祠等闻名的建筑,这些建筑群常年置于静止空间状态,缺乏文化空间整合利用的文旅发展意识;应当创新思维,紧贴时代发展趋势,运用“文旅+非遗”的形式打造文化空间。
此外,推广文化资本关键是依托媒介宣传,并以此渠道拓展文化旅游地和受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但是目前存在媒介宣传力度不足以及难以维持的困境。
在全媒体网络营销迅猛发展的现在,龙湖古寨在新媒体宣传方面却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龙湖古寨官方尚且没有任何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官方认证账号,其官网也在2015年之后停更。主流媒体对龙湖古寨承办的大型活动均有一定的聚焦和推广,省级地方各媒体以古寨承办的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切入点,推出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聚焦龙湖书院的修缮与书院文化展的举办推出相关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记住乡愁》《非遗里的中国》栏目拍摄龙湖古寨专题纪录片,也一定程度推动龙湖古寨的海内外传播。但是,主流媒介传播仅停留在区域性小规模的传播,缺乏持续性的事件传播热度,难以形成大范围的文化品牌传播。
(三)潮汕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人力资源短缺
漫步龙湖古寨,亲历当地民俗活动,不难发现,龙湖古寨的村民们有浓厚的宗族观、对神明有天然的敬畏感。部分古建筑长久以来作为祭拜祖先以及侍奉神明的载体,秉承着信仰祖先、信仰妈祖的文化精神,村民对于古建筑的情感多数为一种存寄着先人精神、保佑家人平安的精神寄托。实际上,悼念亡者会对集体起到一种促成的作用,记住某些名字背后是一种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认同的承认,是集体形成的内聚力量,出于这种共同的文化理念,部分村民并不希望过多游客打扰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龙湖古寨目前居多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群体,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加深了文旅发展的难度,同时,也佐证着古村落经济发展之不易。老人和儿童日常闲逛于古寨内,或者经营着美食摊,因其对古寨文化知识了解不足,无法为观光游客提供较深入介绍。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思考:
(一)加强景区经营管理意识,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加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意识对于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优质游览体验尤为关键。首先,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应当突破区域意识,进行一次基于全国性数据收集的市场调研,切实了解潜在目标受众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景区开发与改善。其次,管理机构建立适应当下文化创业行业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在用人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用人可能性。再次,重视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游客服务,包括古寨内卫生环境、导游服务、友好接待等,使游客获得良好旅游体验。同时,推动文旅赋能古村落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惠民、益民,如何留住古寨流失的青壮年劳动力,如何提高古寨内老人与小孩对文旅发展的重视,都是一道长期亟待解决的难题,可以定期举办社区关于文旅赋能古村落发展的宣讲会,以及长期在各社区设立古寨传统文化的展区,以供村民们了解、学习、接受来自家乡的文化熏陶,重在提升村民参与感,培育村民对文旅赋能古寨的文化自信。
(二)深挖文化符号资源,打造龙湖文化资本
作为呈现出浓烈潮汕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特征的龙湖古寨,拥有丰富的符号资源和囊括海内外的潜在受众群体,应该将之转化为一种文化共同性进行编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更新,形成一套能够产生文化认同的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而这些凝聚着文化认同的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系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正是集体认同得以构建并且世代流传的基础。基于此,挖掘文化符号资源进行文旅赋能是盘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途径。
龙湖古寨历史传统为重文崇教,创立书斋多达30多所,且不乏为小姐创立的女书斋;历史上人才辈出,比如在龙湖出生的状元林大钦、探花姚宏中、清末落魄而有趣的秀才夏雨来、传奇巨贾黄作雨家族等等潮汕民间传奇人物,此外,还有诸多小人物的民间趣闻。龙湖古寨丰富的人文符号不仅指涉着中华传统美德,也指涉着龙湖寨尊师重道的历史传统以及潮汕人“东方犹太人”的文化特征。在已有的龙湖古寨历史名人和民间轶事的文化资源中挖掘文化符号,运用文化符号构建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文化创新,从而讲好潮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具有完整村落建筑特色和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龙湖古寨应当推动“文物+非遗”的文旅模式为受众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充分整合利用文化遗产的建筑空间定期举办非遗技艺学习活动、民俗活动以活化已有的空间文化资源;利用闲置的建筑空间与龙湖书院文化联动开展各种受众群体的“产学研”路径,有效发挥龙湖古寨尊师重道的传统和文化教育功能。此外,丰富的特色建筑资源也可以结合潮汕影视资源发展,设立影视拍摄基地,开辟一方影视拉动旅游的可能性。应当注意的是,文化空间本身也是一种值得解读的媒介载体,龙湖古寨内诸多不同的建筑承载着龙湖寨人的文化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女性私房书斋、阿婆祠、天后宫的建筑风格均具备与当下宣扬尊重女性、男女平等时代趋势的象征意涵。而这些建筑空间更加像将古代与当代联系起来的丝带,龙湖寨建筑空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资源还有待开发。
(三)依托媒介传播,持续性挖掘社会资本
重视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渠道,官方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媒介呈现的龙湖古寨形象传播,应当在活跃的社交平台如B站、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创立官方账号,官方账号也有利于第一时间解决潜在危机问题,同时,官方应当拍摄制作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旅游宣传视频作为传播素材,积极发布于社交平台。
实际上,目前龙湖古寨宣传力度最大的当属互联网用户各大平台自发的UGC产出,游客们通过旅游拍照、拍摄短视频、探访美食、旅游打卡、设置话题等互动形式,一定程度增加了龙湖古寨曝光率和知名度。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分众性、即兴性、草根性的传播特点,应当培育村民们主动传播的文化自信,鼓励村民在活跃社交平台创立自媒体账号,鼓励村民学习自媒体运营与拍摄技巧,例如采用直播乡村生活体验、直播带货当地特色农产品、直播非遗技艺、分享古寨风采视频,引导寨民们正确表达自我,鼓励村民开展自媒体创业事业,让龙湖古寨得以通过媒介传播增加曝光度,持续挖掘社会资本。
(本文是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C-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