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党史研究前沿及未来着力点

党史研究前沿及未来着力点

党史研究前沿及未来着力点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回望近年党史研究,可以发现学界业已形成面向历史、基于材料的实证研究和面向现实、基于史观的理论研究的“双峰并立”格局

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回望近年党史研究,可以发现学界业已形成面向历史、基于材料的实证研究和面向现实、基于史观的理论研究的“双峰并立”格局,在科学理论指导、通史框架搭建、阶段史拓展、专门史精进、国外研究借鉴、理论方法论建设等层面取得丰硕成果,呈现服务党的治国理政需求、加强理论创新与开展科际整合的发展趋势。从现实执政需求、党史自身发展与加强学科建设的要求出发,未来党史研究亟待探讨三个具有全局性、结构性和紧迫性的重大问题。

一、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党的领袖是党的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不仅对党的事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也是党史研究的规划指导者;党的领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在党史研究中发挥宏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党史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从研究现状来看,党史学界发扬求真求实、资政育人的治学传统,及时跟进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理论创新步伐,在学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取得了成绩。同时,还要看到一些不足。未来加强该研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清历史逻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富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过程,对其中的党史论述发展进行纵向历史联结;二是揭示理论逻辑,从党史的本质论、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对其中的党史论述体系进行横向结构分析;三是把准科学定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党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质,在党史研究理论建设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二、创新百年党史叙事体系。构建新的富有解释力的党史叙事体系是党史研究的重大课题。党史叙事是党史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共百年大党形象的象征符号。党史书写经历了从“革命叙事”到“现代化叙事”的变化,但依然有时间空间的限定性与话语方式的局限性。党史叙事不仅存在历史叙述的“碎片化”现象,聚焦短时段、沉迷局部问题、偏好个案研究与钩沉细枝末节,而且缺乏对新时代党的历史新发展和新认识的研究整合,难免有陈旧、刻板的倾向。

创新百年党史叙事体系,首先要确立新的叙事主题,找到具有最高位阶、可以覆盖全部党史的核心话语。应以民族复兴作为党史叙事结构的核心,包括革命、现代化在内的一切历史叙事都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元叙事”,实现党史叙事以民族复兴为轴线的时代转换。这就要求对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阶段分期等进行新的研究,既反映党史叙事的时间连续性,使用可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叙事内容;同时反映党史叙事的时间变化性,即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会达到质变的突破。其中,新时代以迎来“强起来”为最突出的显著特征,代表了党史叙事的最新时空。

其次,要提炼新的标识性概念,用来描述党史的重大节点、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形成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关键性的历史记忆。历史叙事是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核心元素编织而成的叙述体系。应研究民族复兴的概念话语体系,提炼标识性概念,利用新时代以来的“中国梦”“四个自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等一批反映民族复兴叙事的具有符号意义的话语资源,打造符合历史事实、易于形成广泛认同、鲜活度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最后,进行“大历史”整合,把握全球、民族、国家、政党、社会主义等叙事主题的特质,更立体地书写党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断裂与延续、发展与变革的统一。在百年党史坐标系上,更加深刻地认识鸦片战争前后、党成立前后、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前后等重大历史时期的逻辑关系,揭示党史叙事与民族复兴叙事的内在统一。站在百年大党的角度,这种新的民族复兴叙事以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展现中共党史叙事的创新发展,是对目前流行的党史叙事结构的整合与超越。

三、构建中共党史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共党史学“三大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以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对于阐释中国之治、解读中国道路而言,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范例作用。深化党史研究的一大关键,就是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

目前,党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同党的世界第一大党的地位、实现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加快学术理论创新发展的要求还不太相称。党史学科体系独立完整性不够,党史学术体系有待发展完善,党史话语体系相对陈旧。

加强党史学科体系研究,应坚持学科主体性,重点在于指导思想的强化、党史学科的结构优化和学科层级的提升。按照新兴交叉学科的定位,党史学科需要理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边界,论证自身独有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理论方法,把党的建设、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党内法规等相关学科纳入其中,构建一个富有特色、逻辑自成的一级学科体系。

加强党史学术体系研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重点在于党史的知识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研究体系的构建。知识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基石,提供党史基本知识;教学体系是学术体系的起点,提供党史教育科目;教材体系是学术体系的支撑,提供党史教育载体;研究体系是学术体系的核心,提供党史研究成果。四个体系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党史学术体系的搭建。

加强党史话语体系研究,应把握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的时势,重点在于解释中国之治与掌握国际话语权。党史话语体系是由一系列可理解、易接受的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构成的语言系统,是党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党史学科地位影响的象征,也是党的历史自信力的体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中国学者应该最有发言权。要打破对西方学术话语的迷信,从知识语境、理论预设、研究范式、表达方式等各方面,实现党史研究的“中国化”,有力回应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正确认知,牢固确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研究也在中国”的话语地位。

(耿化敏,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上一篇: 北大研修 | “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期)”精彩纷呈
下一篇: ——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评比和观摩活动在我市举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