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法国大革命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 ”

中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法国大革命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 ”

中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法国大革命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 ”法国大革命历史是现代意识形态革命的先驱,它创造的政治文化,给现代世界的政治留下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法国大革命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

项目类别: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批准号:13JZD037

所在学科:历史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吕一民(浙江大学)

进行时间:2013.09-2020.12

最终成果:《法国大革命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共2卷,77.7万字)

重视历史研究的原因在于_历史研究的重要性_重视历史研究历史

充满象征意涵的图画:创造公开与透明

二、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目研究在全面搜集和整理法国旧制度末年至热月政变期间主要史料的基础上,分旧制度末年、立宪君主制时期、国民公会第一阶段、国民公会第二阶段四大部分选取翻译了近80万字的重要资料,每一部分选取的材料基本包含: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基本政策法令、时人的叙述与评析、报纸出版物的报道等等,尽可能做到多方位、多角度呈现法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全貌。与此同时,还选编了20篇具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以期不仅能更好地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发展线索,而且还能充分展现国内外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新趋势。上述努力及其成果在本次结题时等到了肯定,鉴定专家在对本课题进行总体评价时认为:“课题成果丰富,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方方面面,这些资料犹一部法国大革命史,为国内学界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一手资料合集,这些第一手资料方便了学界学人理解和研究法国大革命”。

项目首席专家为浙江大学吕一民教授;四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浙江大学吕一民、沈坚教授;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洪庆明教授。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是国内法国史学界同仁和其他世界史专家通力合作的结果。自申请立项到最终完成始终得到国内外学界相关专家的悉心指导和鼎力相助。特别是在2013年11月下旬举办的开题论证会上,浙江大学楼均信教授、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大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俞金尧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王加丰教授等参会论证专家,在对该重大项目多有肯定和期待同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令课题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为明确。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及其所依托的浙江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每年都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杭州讲学、指导,其中的外国专家包括法国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巴黎索邦大学Dominique Barjot,《年鉴》杂志前主编、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Antoine Lilti;以及多位享誉国际史坛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史专家,如哈佛大学Robert Darnton、鲁昂大学Michel Biard、布里斯托大学William Doyle、墨尔本大学Peter McPhee等。同时,课题组负责人与主要成员曾多次在法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著名高校就大革命史研究举办讲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法国大革命史”专题研讨会上,课题组主要成员庞冠群、周立红教授等均有上佳表现。

课题组成员在着力搜集、翻译相关资料同时,还发表、出版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就论文而言,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发表在《历史研究》的有《法国革命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废弃与重建》(张弛);发表在《世界历史》的有《西耶斯对卢梭的隐匿批判——论西耶斯的主权理论(乐启良)、《法国旧制度晚期奢侈论争中的等级、性别与政治》(汤晓燕);发表在《史学理论研究》的有《全球史与跨国史: 法国革命研究的新动向》(庞冠群)、《体验革命: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新路径》(庞冠群等)、《易装、性别与权力—略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亚马逊女战士”服饰》(汤晓燕);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的有《国王卫队的衰落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周立红)。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在国际史坛最著名的相关刊物Annales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A&H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它们分别是:高毅的Les Origines chinoises des Lumières et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周立红的Unaperçu de la controverse furet-soboul dans le monde universitaire chinois ,汤晓燕、张弛的Crise en période de prospérité: l’ancien Régime et laRévolution dans la Chine d’ aujourd’hui。

历史研究的重要性_重视历史研究的原因在于_重视历史研究历史

服饰与性别

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出版的专著《法国革命恐怖统治的降临(1792年6月—9月)》(张弛)、《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汤晓燕)、《司法与王权:法国绝对君主制下的高等法院》(庞冠群)在出版后均广受关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前两者还在已经进行的评选中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与此同时,课题组主要成员还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罗伯斯庇尔传》(吕一民等译)、《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周立红等译)、《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洪庆明译)、《现代法国的起源:旧制度》(黄艳红译)等译作多部。其中一些译著,如《自由的声音:大革命后的法国知识分子》(吕一民等译)、《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 1789-1799》(杨磊译)等出版后很快就多次加印。

重视历史研究的原因在于_历史研究的重要性_重视历史研究历史

吕一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法国知识分子史

重要学术观点:

相关重要观点因篇幅所限,暂举3例:

1、探究旧制度末年的司法改革,理清高等法院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对于认识旧制度,特别是它的崩溃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为此,庞冠群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相关论著中提出:莫普进行的司法改革意在强化王权,然而却引发了严重的司法与政治危机,结果反而加速了旧制度的灭亡,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她还认为: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它在具体举措上的激进性,在思想层面又激起了公众舆论对于旧制度各种弊端的激烈讨论,这些因素相叠加,无疑就动摇了旧制度的根基。

2、关于大革命的恐怖统治,是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中必须要面对同时又颇难评判的问题。对此,张弛通过仔细梳理革命向激进和暴烈阶段转化的过程及其动因,并对恐怖的起源和性质做了深入探讨后指出:8月10日革命是主权的革命,是人民主权明确的自觉的表示,既侵蚀了“宪制权”,同时也导致了合法性的转移。在主权开启的例外状态中,恐怖统治开始了。他还就此进而提出:恐怖是一种全面例外状态下的绝对的决断,是对一类人不加区分的任意的且无任何罪责区分的惩处,是对一切被抽离于秩序之外的纯粹的生命的归置。

3、作为政治文化符号的服饰,在错综复杂的法国大革命中表现出多重功能。它既可以作为支持或者反对的标识,也可以形塑统一的团体,抑或制造分裂的胚胎。鉴此,汤晓燕通过对大革命时代女性服饰的嬗变的种种现象予以探析后明确指出:“革命前的富丽堂皇和革命之后的简洁明快,两种风格的转变,并不是革命自身促成,而是因为导致革命爆发的那些思想理念在革命之前已经广为流传,它们不仅催生了革命的到来,也同样改变了人们对衣着服饰的观念。平等和自由,这些新的理念因为革命而变得更为深入人心。而在革命之后,原来依靠外在的铺张与奢侈来强调特权地位的那个群体已被革命摧毁,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统治集团。后者在努力与前者相区别的过程中,还要确立和维护新的服饰文化,这就是革命之后新的服装形式大行其道的根源。”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学术价值:法国大革命史料浩如烟海,学术研究成果亦是汗牛充栋。本课题在充分重视基本史料前提下全面进行了筛选,并按社会、经济、制度、思想等角度进行了组织与翻译,为国内学界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系统的一手材料的合集。在课题完成过程中,课题组与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一流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除此之外,课题组也翻译和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译著和专著,发表了较多高质量的论文,其中包括发表在享誉国际史坛的Annales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的论文多篇。上述努力及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明显提升中国学界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水准,还加强和深化了国内法国史学者与国外学界一流学者的交流合作。

应用价值:首先,通过为提升我国中青年法国史学者相关研究能力以及与国外一流学者的对话能力搭建较好学术平台,特别是倡导更多更好依据一手资料来展开研究,不仅可令中国学者更自信地在相关领域发出声音,还可望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有所贡献;其次,课题组从事的史料整理与翻译工作也有效地培养了世界史专业年轻学子(含博士生和硕士生)解读、翻译一手资料的能力;再次,本课题最终成果不仅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和用于历史系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同时也适用于对此兴趣浓厚的一般读者,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社会上不少人一度广为关注的关乎法国大革命的一些问题的了解与认识。此外,课题组成员就相关专有名词所形成的共识和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和规范汉语学界的相关翻译工作。

上一篇: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docx
下一篇: 探索者传说第一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