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调查称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认识模糊 教材纯应试用

调查称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认识模糊 教材纯应试用

调查称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认识模糊 教材纯应试用调查称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认识模糊 教材纯应试用

新中国历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历史。它既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贫困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复兴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更是一部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史。

清代杰出思想家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在校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是否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如何认识和评价这段历史,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的认知情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和光明日报《光明调查》版的支持下,几位从事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博士历时一年多,选取了北京市十余所代表性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新中国历史的兴趣度、认知状况、知识获取渠道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个别走访和座谈会记录等,对1000余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勾勒出当前大学生新中国历史知识的兴趣领域、认知水平,以及高校相关课程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大学生新中国历史知识水平和改进高校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建议和措施。

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总体比较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1.九成以上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感兴趣

调查显示,对新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大学生占93.2%,“不感兴趣”的占6.8%(见图1)。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在“自己是否有必要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历史”的调查中,86%大学生的回答是“有必要”,11%的回答是“无所谓”,3%的回答是“没有必要”(见图2)。可见,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还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回答“有必要”的学生给出的解释是:“中小学教材中涉及到新中国历史方面的知识不多,自己对新中国历史的了解也很不够”。在回答“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中,他们给出的理由多是诸如“与专业没有直接联系”、“实际作用不大”等,还有人觉得内容枯燥,所以不感兴趣。

2.政治史和外交史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领域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新中国历史感兴趣的领域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社会民族宗教。政治史排序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希望了解新中国历史基本脉络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愿望;外交史排序第二,又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们对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关注,以及他们宽广的视野。我们还了解到,在政治史领域,重大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在外交史领域,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对大国间的外交风云和充满传奇色彩的外交内幕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在我们对一位大学生的访谈中,他说自己对政治史感兴趣是因为:“很好奇,尤其是对有争议的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比较感兴趣,想知道历史的真相。”而另一位大学生对外交史感兴趣的解释是:“因为现在的国家间关系与历史上的国家间关系密不可分,比如中日关系,一般人远一些会联想到甲午战争,近一些至少会想到抗日战争吧。”

课堂学习仍然是大学生获取新中国历史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但学生们更乐于通过观看影视剧或阅读相关回忆文章等形式了解这段历史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虽然大学生们知识获取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他们仍然对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一定的依赖性。

1.知识获取途径日益多样

调查中,我们以多选题的形式让大学生选择各自获取新中国历史知识的途径,结果按降序排列依次是:课堂学习、电脑网络、影视剧、书刊报纸、专题教育、其他(见图3)。这表明:(1)课堂学习仍然是大学生获取新中国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渠道。这一结果也印证了开展新中国历史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当代大学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被动接受新中国历史知识的倾向。(2)电脑网络位居第二。这充分表明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影响,也给新中国历史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切入点。同时,也从一个方面提示我们,网络信息的正误,将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判断。(3)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主动阅读书刊报纸来获取相关知识排序第四,这说明大学生主动学习新中国历史知识的热情还不是很高,书刊报纸等传统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在降低。

2.乐于通过观看影视剧来了解新中国历史

在我们对“您对以下哪种形式的新中国历史最感兴趣”的调查中,六成以上大学生选择了“影视剧”。影视剧位列第一,反映出大学生希望借助生动形象的载体来了解新中国历史的愿望。我们又让大学生随机填写一至两部最感兴趣的“红色”影视剧,虽然同学们给出的答案有所差别,但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填写了《建国大业》,还有三成左右的人分别填写了《开国大典》、《周恩来》、《创业》等。在填写《建国大业》的学生里,74.2%的人认为:该影片中的明星阵容可观,有很多是他们熟悉或喜欢的;12.6%的人回答是:“剧情较好,影片制作精良”;13.2%的人回答是“其他”。《建国大业》能获得如此众多大学生的喜爱,既表明这部影片本身具有较好的社会反响,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新中国历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的呼唤,以及大学生们对新中国历史还停留在较为感性认识层面的现实。

3.爱读相关的回忆文章或纪实文学

调查显示,49.1%的大学生对回忆文章、纪实文学类最感兴趣;44%的大学生对人物传记最感兴趣;6.9%的大学生对学术著作、文献资料类最感兴趣。可见,回忆文章或纪实文学最受欢迎,学术著作、文献资料类作品较受冷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回忆文章或纪实文学之所以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主要原因是:这类文章一般篇幅较小,且往往选取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较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解密”、“披露”、“口述”,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们随机了解了一些大学图书馆图书杂志的借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

4.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的作用日渐凸显

调查显示,系列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也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中国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且这类活动在宣传和普及新中国历史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据了解,近年来配合重大节庆日举办的一系列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如: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中国巨变(1949-200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图片展》,以及各地举办的规模不等、主题各异的各种展览、报告会、讲座等专题教育活动,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也给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大学生在谈到看完《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感想时说:“展览内容很丰富、特色也很鲜明,最主要是比较直观、比较生动,我很喜欢通过这种形式来了解新中国的历史”。

上一篇: 研究中国历史的“四把钥匙”
下一篇: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题含答案解析【可下载打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