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求知

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求知

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求知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既有根本性联系,也有本质性区别。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现代化探索实践基础上的继续,现代化构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个核心叙事话语。

图片

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既有根本性联系,也有本质性区别。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现代化探索实践基础上的继续,现代化构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个核心叙事话语。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探索的显著区别,其在指导思想、领导主体、实现路径、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具有根本性的革新意义。

■ 王梦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图片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中国的现代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不是一个纯粹语言学意义上的变化,也不是简单的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延续,而是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质性突破,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和鲜明的逻辑线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正在生成的事物。从广义上而言,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对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客观描述,侧重于在中国。从狭义上说,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现代化探索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立自主走出的一条中国式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既有根本性联系,也有本质性区别。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现代化探索实践基础上的继续,现代化构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个核心叙事话语。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探索的显著区别,其在指导思想、领导主体、实现路径、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具有根本性的革新意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宏伟实践构成中国现代化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历史坐标。

一条民族复兴实践道路的获得

在中国的传统中,中国历来以“天下”观念来观察与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并自居为天下之中心。然而,西方异质文明的冲击使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出路问题,近代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经历多番艰辛探索与激烈争论,但都因不符合中国具体的现代化语境而走向失败。“中国人民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化探索,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不断完善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实践历程可归结为如下几个历史阶段:求取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政治独立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历史性突破及其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从而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彰显,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把握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的结果。

一种现代化理论范式的初步生成

如果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只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没有相对于现存现代化类型的创新性,不仅无法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史性成就,而且无法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的现代化理论体系经由实践所检验,既具有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类型的特别之处,也具有推动人类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普遍性意义。

在中国现代化由“的”向“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领导力量和社会制度形式上实现了创新。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预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化范式在社会制度上的全新突破。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主导逻辑和历史主体上实现了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一开始就在现代化建设的主导逻辑和历史主体上明确了人民的中心地位,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以现代化之人民性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超越。

在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对外交往上,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殖民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渐摸索出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相互动的视域中定位中国式现代化,既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类既有文明成果实现自身发展。

图片

这是2022年12月8日拍摄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新华社发

一种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现代化的叙事与文明的叙事相关联,中国现代化由“的”向“式”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打破旧的文明叙事,在新的文明叙事下创造与发展一种全新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入侵带来“文明的失重感”与改变“文明蒙尘”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存在脱离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问题和文明问题,文化的出路问题要从社会经济现实当中去寻找,“在文化范围内争论中国文化出路和自信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正是因为如此,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始终围绕文明的叙事这一轴线展开。

围绕这一轴线有两条明显的逻辑线索:一是如何对待传统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以往固守旧文明窠臼的“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与文明叙事。立足于以往实践探索基础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准则、发展目标、本土特色等作出全新回答,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之中塑造出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构筑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出场方式和呈现样态。

二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在中国现代化由“的”向“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积极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本的文明面”,摒弃了资本文明形态的形而上学。在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尊重与接纳文明的异质性,主张各民族国家都有基于本民族具体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而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权利,与世界各民族国家携手同行现代化,从而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抽象同一性。

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现代化尚不具备为人类现代化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开辟和推进过程,则是由先前国际社会公共产品的“共享者”,更多地转变为当前国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目前国内外社会各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热议,恰恰从侧面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宏伟实践所彰显出的世界意义和文明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提供了一系列现代化发展的通约性思想智慧,能够有效规避西方现代性的内在弊病,对当前困扰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发展的痛点问题予以有力回应。

上一篇: 小米品牌升级搞第四维度:探索黑科技多了两驾马车
下一篇: 孙庆伟:我们依然需要“走出疑古时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