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4月10日电(记者 沈文敏) 主题为从“共享的历史”走向“共享的未来”的2019中美民间外交高端论坛,昨天在上海市社联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经贸、教育、文化、体育等从事民间外交活动与研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实务人士参加,围绕中美交往历史及地方交流,如何增进中美民间外交,怎样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共同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发表见解、提出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得益于两国地方和人民的广泛支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较为良好的地方交往与民间交流基础。中美两国之间从“共享的历史”中向前看,就能管控分歧、缓和摩擦,就会携手走向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与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共享的未来”。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与美国跨国金融机构合作。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在与美国地方交流中创新思路、突出实效、引领典型。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权衡表示,百年前数以万计的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参与建设横跨美国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通过更好地理解中美共享的历史,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将能够进一步创造未来共同的旅程。
参与本次论坛的多位美方嘉宾充分肯定华人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犹他州是太平洋铁路的合拢地,也是首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举办地,在中美地方交流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论坛多位美方嘉宾来自该州,他们充分肯定太平洋铁路对于美国近代化、犹他州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高度赞扬华工为铁路修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积极评价华人华侨在美国社会发挥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将推动美国社会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
与会学者认为,中美共享的历史有丰富内容可以挖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指出,抗战时期,通过美军观察组,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共享过一段密切合作,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外交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叶斌、广东省委统战部调研员沈卫红等多位中美关系史专家也指出,从18世纪“中国皇后号”抵华开拓商路,到19世纪中国劳工赴美修筑铁路,再到20世纪美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人民革命和反帝斗争,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多次同舟共济,对于对方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指出,中美两国加强地方交往有助于双方构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也取决于我们能否从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智慧中获取深刻启迪,不断激发中美民间外交的巨大潜能。香港大学教授、《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作者徐国琦表示,从中美两国人民“共享的历史”角度,不仅可以解读出一种全新的中美关系史,并找到一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新范式及视野,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的认识可能为我们目前和将来创造中美两国和谐外交关系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
作为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常务所长胡华指出,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人们常常只关注“中美贸易争端”、“海洋争端”等冲突性议题,而忽视了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密切交流。美国很大,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关注华盛顿和东西海岸,还需要看到美国更为广阔的区域和更为基层的民众。中美两国除了要加强政府外交,还要强化地方外交和民间外交,把中美地方交流做实做深,努力为让合作盖过竞争创造良好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疑虑日益升腾,部分人士甚至叫嚣中美“脱钩”。对此,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倪建平表示,除了要加强和美国地方层面交流外,更需要以“人性化”视角和叙述方式,向美国人民生动讲述中美“共享历史”的好故事,以增加亲和力和感召力,努力提高从战略层面和社会层面来解疑释惑的能力和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吴白乙、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道书明等人强调,中美之间“同舟共济”,不仅需要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还依赖于共同命运意识的培育,而共享历史的挖掘可以培育这种共同的命运意识,促进中美两国从“共享的历史”走向“共同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