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教师将某品牌的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书拍成放大图片展示,由加“酶”洗衣粉引发学生去思考以下相关问题:
酶有什么作用?
某品牌的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要标注40-60℃?
酶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酶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
活动2【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活动一:探究酶的催化作用
5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一的表格进行试验,根据试管中产生的不同现象,感性认识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探究酶的作用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加入2滴蒸馏水
加入2滴20%的肝脏研磨液
步骤3
用手指堵住试管口,轻微振荡
步骤4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1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2号试管_
1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比2号试管_
实验完成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将表格中的结果部分补充完整。
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9“控制变量”的部分,围绕实验一解决以下问题:
a.本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分别是什么?
b.实验中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才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在这个实验中试管1有什么作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先完成学习任务的3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和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活动三: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功能
5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二的表格进行实验,根据试管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切身体会酶催化的高效性。
实验二: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加入2滴20%的肝脏研磨液
加入_3.5 %的三氯化铁溶液
步骤3
用手指堵住试管口,轻微振荡
步骤4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4号试管_
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比4号试管_
将表格呈现在投影仪上后,让学生们根据实验一的学习体会,补充实验步骤2的内容,从而可以考察学生对无关变量的理解程度。试验后,随机点到一个小组的同学将实验结果补充完整,总结实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活动四: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本部分不再进行学生实验,而是直接给出填写完好的实验表格,老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三中的相关内容,找出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结合书上的卡通图5-1和5-2,揭示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
实验三: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室温放置
90℃水浴中加热
步骤3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与5号试管相比,6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在学生充分理解实验三并看懂卡通图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最后,老师给出规范的表述: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动五:了解酶的本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1-82,结合流程图,总结酶的概念和本质。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选用新鲜肝脏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是因为新鲜的肝脏中( )
A. 含Fe离子多 B. 含酶的种类多
C. 温度高 D. 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3)活细胞中合成酶的原料是(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活动4【作业】布置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课后基础习题。
选做题:课后拓展题。
4.2第二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学本质;
(2)清楚地叙述科学家研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历程;
(3)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认识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与争论中前进的,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和探索精神;
(2)认识科学实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想的习惯。
学时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学时难点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教师将某品牌的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书拍成放大图片展示,由加“酶”洗衣粉引发学生去思考以下相关问题:
酶有什么作用?
某品牌的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要标注40-60℃?
酶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酶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
活动2【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活动一:探究酶的催化作用
5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一的表格进行试验,根据试管中产生的不同现象,感性认识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探究酶的作用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加入2滴蒸馏水
加入2滴20%的肝脏研磨液
步骤3
用手指堵住试管口,轻微振荡
步骤4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1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2号试管_
1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比2号试管_
实验完成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将表格中的结果部分补充完整。
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9“控制变量”的部分,围绕实验一解决以下问题:
a.本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分别是什么?
b.实验中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才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在这个实验中试管1有什么作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先完成学习任务的3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和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活动三: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功能
5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二的表格进行实验,根据试管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切身体会酶催化的高效性。
实验二: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加入2滴20%的肝脏研磨液
加入_3.5 %的三氯化铁溶液
步骤3
用手指堵住试管口,轻微振荡
步骤4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4号试管_
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比4号试管_
将表格呈现在投影仪上后,让学生们根据实验一的学习体会,补充实验步骤2的内容,从而可以考察学生对无关变量的理解程度。试验后,随机点到一个小组的同学将实验结果补充完整,总结实验,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活动四: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本部分不再进行学生实验,而是直接给出填写完好的实验表格,老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三中的相关内容,找出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结合书上的卡通图5-1和5-2,揭示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
实验三: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试管
步骤1
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
室温放置
90℃水浴中加热
步骤3
观察并比较2只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数量的多少
结果
与5号试管相比,6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在学生充分理解实验三并看懂卡通图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最后,老师给出规范的表述: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动五:了解酶的本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1-82,结合流程图,总结酶的概念和本质。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2)选用新鲜肝脏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是因为新鲜的肝脏中( )
A. 含Fe离子多 B. 含酶的种类多
C. 温度高 D. 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3)活细胞中合成酶的原料是( )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活动4【作业】布置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课后基础习题。
选做题:课后拓展题。
Tags:作用,本质,优质,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