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恩格斯所处的历史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掌握其论证方法。
3、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增强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体会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本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了解恩格斯的思想,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
课前准备(整本书相同,后略)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参看单元学习提示)
二、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 · 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参看课后学习提示)
三、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四、题目解说
这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六、全文分析
1、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由“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这句话,可看出“我们”对“经济关系”地位作用怎样的看法?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我们”对“技术”有哪些看法?
①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②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③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作者是怎样论证技术对科学的推进作用的?
举例论证。16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整个流体静力学。发现电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5、(a)部分用什么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举例论证。举国家发生作用的例子论证了经济必然性基础上,上层建筑各内容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6、(b)部分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怎样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到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用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与必然来论证的。
7、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参看课后学习提示)
七、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八、写作特点
1、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2、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九、补充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
十、总结全文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十一、布置作业
马克思早就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再次阐释,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过本文,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