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雷家琼)海峡两岸的台湾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吸引学者注目,目前在台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较长时间以来则不尽如人意。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经过十余年学术积累,于2013年创办了《台湾历史研究》,为全国台湾史研究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学者在北京举行“《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如何坚持正确史观,推进台湾史研究的深入健康发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者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是,大陆的台湾史研究要特别注意坚持正确的史观、开阔的视野,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此立足于国际学术界,同时为促进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鹏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台湾史研究有其特殊性,大陆学界要注意辩证分析台湾学者所持的不同政治立场与理论观点,如陈芳明的“后殖民主义史观”、陈映真的“社会史观”和许倬云的“兼顾史观”。此外,要注意不同用词,如“日据时期”和“日治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立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臧运祜认为,台湾史研究在学科定位上,虽然是中国史的一部分,具有中国史研究的共同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台湾历史上曾被荷兰、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占据,因此学者们研究台湾史,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台湾,而应具有世界史的研究视野。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崔之清强调,研究台湾史应坚持以历史学为主体,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厘清台湾史上的重大史实;大陆学者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可以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路径和理论,深化台湾史的研究主题,对于重大学术问题,可以汇集两岸学者共同进行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李国强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提出两个“不能忽视”:不能忽视台湾是中国海洋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台湾与东海、南海的密切联系。重视台湾的海洋特质,对于两岸在钓鱼岛和南海主权的维护上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者们还就台湾史的学术总结与学术规划、开展田野考察和口述史的必要性、建立台湾史数据中心,以及如何办好《台湾历史研究》等具体问题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