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台湾史研究的历史脉胳

台湾史研究的历史脉胳

台湾史研究的历史脉胳台湾史研究的历史脉胳20 世纪 50 、 60 年代,大陆不少学者为配合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纷纷撰写文章介绍相关情况。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

台湾研究的历史脉胳

20 世纪 50 、 60 年代,大陆不少学者为配合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纷纷撰写文章介绍相关情况。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第二,揭露和批判美、日、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的侵略活动,颂扬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我院近代史所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 1956 年出版的《台湾历史概述》一书,是解放后大陆发行的第一部台湾历史读物。

1979 年以后,随着大陆对台工作的全面展开,台湾史研究开始得到重视。 1980 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建立,这是我国第一所设置于高校的台湾研究专门机构,台湾史研究为其重要任务和特色之一。 1981 年,该所陈碧笙出版的《台湾地方史》(自远古至台湾光复),为新时期大陆地区出版的首部台湾历史学术专著。

20 世纪 80 、 90 年代,我国多所大学相继建立台湾研究所。其中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置重点于 1949 年后台湾历史研究, 1988 年编成《台湾 30 年》(茅家琦主编)一书,是大陆地区第一部反映 1949 年以后台湾历史的书籍。

1996 年,在中国史学会和全国台湾研究会推动下,集我国大陆地区主要学者力量编纂的《台湾历史纲要》(陈孔立主编)一书出版。此书全面记载了台湾古代、近代、现代(止于 1988 年)的历史,是一部比较全面和具有较强学术性的著作,代表了大陆地区当时的台湾史研究水平。

二、台湾史研究的主要方面

1 .对清政府统治时期台湾的研究。其中有对鸦片战争时期台湾军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研究,如杨彦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台湾》、林其泉《鸦片战争厦门台湾保卫战述评》等;有对 1874 年日本侵犯台湾战争的研究,如王明星《 1871~1874 年日本对台湾政策的演变》、张振鵾《关于中国在台湾主权的一场严重斗争

——— 1874 年日本侵犯台湾之役再探讨》。台湾抗法斗争也是这一时期台湾史的大事,林其泉的《十九世纪末台湾同胞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考察了台湾抗法斗争的几次重大战役,认为台湾抗法战争的胜利归因于这次战争的正义性所赢来全国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的支持和台湾军民加强防务的努力。台湾的近代化问题是这一段台湾史中的热门问题,如邓孔昭《忧患意识与台湾近代化———兼论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对台湾的经营》、潘君祥《简论台湾的洋务运动》、史全生《论台湾的洋务运动》、孙林《晚清台湾近代化论析》。此外,关于清末台湾建省问题亦有多篇文章论及。

2 .对日本割占时期台湾的研究。这是台湾史研究的重点,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涌现的成果也更为丰富。首先是对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的研究。 1895 年台湾被割让后,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清政府官员主张“结援保台”,并进行了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武装运动。此外,台湾人民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进行了反抗斗争。其次是对日本在台的殖民统治的研究。赵铁锁的《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简论》在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进行综合考察后指出,台湾日本总督的军事集权独裁专制、特殊警察的恐怖统治、严密的制度和“连坐法”,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三大支柱。再次是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的经济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伊文

上一篇: 台湾研究新跨越·历史研究
下一篇: 社科院专家:批驳“台独”史观是台湾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