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组织开展了东城区青少年探究中国古钱币科普活动。来自东城区14所中小学校200名青少年化身“文物三维数字化”工程师,对手中的“古钱币盲盒”进行了一次有模有样地科学探究。这些“小文物保护者们”经历了采集古钱币原始数据,走访调查,搜集资料,上色修复,影像创作等科学探究历程,深刻了解了中国古代货币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货币所担任的重要角色,理解了货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创作科学视频的成果方式为保护和传播文物做出了东城区青少年的贡献。
从今天起,我们将选取部分优秀科学视频作品在这里分享,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了解并参与到文物修复及保护的活动中来,用笔端和镜头讲好科普故事。
第三集
古钱币小档案布币
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钱币。布币来源于一种农耕用具,形状和铲子的形状很像。它是用铜制作而成的。布币最早是空首布,后来演变成为平首布。战国时期,大致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杂形布。
探究达人 张冀嫣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
探究过程
由于新冠疫情原因,我没法到博物馆实地去寻找布币的原型,只能在网上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布币的起源和演变史,将3D打印的模型进行上色复原,之后我想象了一段我和布币的故事。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感受
张冀嫣:通过本次活动,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理解了秦始皇统一货币为方便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的重大意义。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多媒体制作知识,收获满满。
投票支持
如果你喜欢并认可这位古钱币探究达人的探究成果的话,请以投票的方式为他(她)点赞!
“一带一路”教育系列活动是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校外“三个一”特色创新项目,项目旨在深入贯彻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创新“一带一路”教育活动的形式。本次活动以探究“中国古钱币”活动为切入点,创新"一带一路"教育活动的形式,通过活动课程体验、学生实践探究、作品成果展示等环节的实施,促进东城区校外“三个一”项目发展。
项目负责人:蒙蒙、宁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