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非洲史研究:问题与前沿”工作坊综述

“非洲史研究:问题与前沿”工作坊综述

“非洲史研究:问题与前沿”工作坊综述2018年10月27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第二期“非洲研究工作坊”,主题为:“非洲史研究:问题与前沿”。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2018年10月27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第二期“非洲研究工作坊”,主题为:“非洲史研究:问题与前沿”。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非洲史方向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之一,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和加强非洲研究。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对第一期工作坊做了简单回顾,强调非洲史研究是中心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心一定会坚定、持续地在这个领域进行耕耘。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工作坊学术发言共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理论、方法与编纂”为主题。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首先发言,他的发言题目为:《(9—11卷)的编撰工作及非洲史研究动向》。李教授现担任联合国《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他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纂《非洲通史》(八卷本)以及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内组织对其进行翻译的一些情况,他指出了续编《非洲通史》的必要性。李教授对《非洲通史》(9—11卷)的编撰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9—11卷的框架和主要内容、非洲研究前沿动向等,特别是介绍了一些全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如将海外非洲归为除北、西、东、中、南部非洲外的第六个“区域”;重新定义“非洲性”和“黑人性”;对流行病学的研究等。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创始人兼名誉主任舒运国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关于非洲经济史的几点思考》。舒教授指出,目前非洲经济史研究的中心仍在欧美,但非洲学者也在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尝试对原先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批判,我们应重视非洲学者的声音,加强与非洲学者的交流。舒教授说,当前的一个趋向是多学科研究不断发展,这在很大程度弥补了传统非洲史学研究缺乏文献资料的局限,但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舒教授明确指出,我国目前的非洲经济史的研究水平距世界学术水平有较大距离,在资料和理论积累上均存在明显不足,但我们也不宜妄自菲薄,我国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应该立足于我国现实,尽可能地写出一部“中国版的非洲经济史”,比如要强调发掘中国的古籍史料、要重视对当代中非经济关系的全面总结等。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北京大学历史系潘华琼老师发言题目为《从非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理解非洲史》。潘老师首先介绍了非洲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保存和开发利用情况,她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经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洲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和解读。随后潘老师就如何以非洲世界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理解非洲史进行了阐述,特别提出可以连通非洲世界文化遗产线索,构建一部非洲通史。

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快思博士(KwesiD. L. S. PRAH)的发言题目为《帝国主义与亚非历史上阶级话语的形成》(Imperialism and the Invention of Class Discourse in Afro-Asian History),他从非洲的角度对帝国主义的征服和扩张进行了阐述,主要解读了18—19世纪英国、德国、荷兰这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进行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中在中国、坦桑尼亚及南非形成的一种新的阶级话语。18—19世纪,帝国主义国家的商业公司在中国、坦桑尼亚及南非等殖民地建立银行,为在殖民地内的经济建设和扩张提供保险和“投资”。 快思博士将宗主国对殖民地劳动力进行剥削的论述解释为“阶级话语的发明”。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第一阶段的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前所长杨光研究员作点评。杨老师就四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肯定,同时也谈到了非洲国家的发展问题,他指出非洲国家的很多发展思想大多接受自西方,这样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非洲国家应该结合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这离不开对非洲历史的研究和探索。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第二阶段主要讨论“史家与中非关系史”。

张忠祥教授首先作题为《艾周昌教授与非洲史研究》的发言,他回顾了艾先生为我国非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指出艾先生的多本非洲史、中非关系史著作至今仍是我国非洲史的入门教材。张教授还特别提到了艾老师对西方学术界所谓“中非关系五百年中断说”的回应,认为这也是我们当下中非关系史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王涛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川田顺造的非洲史研究》。王老师介绍了川田顺造对非洲文明史、非洲经济史、非洲政治史的基本观点与看法,着重阐释了川田顺造在人类学调研基础上所运用的“文化三角测量”比较法。川田顺造精于日本史、西非莫西人史和法国史,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得出许多富有启示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沐涛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民国时期中非贸易关系刍议》。沐教授整理了民国时期大量的资料,对中非之间的茶叶贸易进行了深入研究。沐教授从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民国时期中非间茶叶贸易量的变化来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对茶叶在非洲的销路、茶叶产地和品种、贸易的方式以及与日本贸易商之间的竞争作了一番引人入胜的讲述和分析。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的黄玉沛博士发言题目为《华工与刚果大洋铁路建设(1921-1934)》。民国时期华工参与修建刚果大洋铁路的史实,国内鲜有文字记载,少为人知。黄博士通过在刚果(布)国家档案馆、黑角华工墓园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民国时期《外交报》、《南大与华侨》等资料的爬梳与整理,挖掘了以刘永顺为代表的华工参与修建刚果大洋铁路的史料,真实反映了华工参与法属赤道非洲铁路建设的悲惨遭遇。

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的发言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舒展大使作点评。舒大使肯定了我国非洲史研究的成绩和目前的进步,他特别指出现在非洲史研究的客观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非洲史研究应该更进一步地强调实地调查和多学科研究。

第三阶段的讨论以国别为主题,涉及卢旺达、尼日利亚和南非三个国家。

舒展大使的发言题目为《卢旺达的本土创制》。舒大使介绍和分析了卢旺达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力图从本土和历史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努力,包括重视社会公平和和谐、主张协商民主、在欧美体制的形式中融入本土传统治理方案等。舒大使强调了大屠杀的特殊背景。他指出,为了重建和培育卢旺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共识,卡加梅政府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实际,借鉴卢旺达历史文化和多种传统做法,用以丰富和推进国家的发展计划,创制了一系列本土解决方案,将传统文化力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程序或机制。舒大使指出,卢旺达正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它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独立自主势头正日益增强。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苏州大学郑宪老师的发言题目为《对尼日利亚历史和现状的兴趣点》。郑老师分析尼日利亚现状存在三个问题:其一为武装叛乱威胁国家安全,其二为经济问题,其三为工会问题。由于尼日利亚内战(1967年-1970年)的影响,领导人至今与军界关系密切,且执政党派系化,这中不稳定因素一直到现在仍存在并发挥影响。郑老师认为,尼日利亚领导者应该要具有政治和发展方面的远见。同时,郑老师也肯定了尼日利亚近些年承担起西非大国的角色,它在西非动乱地区的维和行动中不断加强军力,在西非经济共同体中作用也在日益增强。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杭聪老师的发言题目为《20世纪南非城市化与社会稳定》。杭老师指出,南非城市化呈现两大特征:一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二为黑人和白人呈现两种城市化。杭老师介绍了南非城市化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及其对社会稳定的不同影响,就此他有三点阐述:其一,城市化引发社会矛盾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其二,城市化不一定导致社会混乱,政府未能妥当处理才影响社会稳定;最后,南非白人政府试图通过完全遏制阶级分化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只在一定时期有积极意义。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同样谈到南非城市化问题的是来自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尚宇晨老师,他的发言题目为《种族隔离时期南非黑人城市化政策与城市贫民窟问题》。尚宇晨博士研究白人政府对城市黑人政策的演变与南非城市贫民窟的出现之间的互动。1923年,南非国民党通过《土著城市居住法》来清理市中心核心区的贫民窟,这导致南非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此之前黑人的贫民窟是散布在城市核心区,在此之后黑人失业就被赶出城市,但他们却在城市外围区形成了“独立王国”,成为更加可怕的不稳定隐患。尚宇晨博士认为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政府对黑人的城市化政策的扭曲了社会正常运转,使政府财政成本不断升高,而黑人反抗力度却不断加强,直接导致了70年代之后南非进入混乱时期。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第三阶段的发言由刘贵今大使作点评。刘大使对卢旺达的本土创制的前景充满期待,并且希望卢旺达能真正彻底摆脱大屠杀的阴影,而进一步则还可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真正实现国家的兴盛。刘大使也结合自身多年在非外交工作的经验谈了关于非洲研究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有三个关键问题值得重视:民族或部族问题、土地问题、种族问题。

第四阶段的讨论关注非洲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专题。

来自贝宁的吉尤姆博士(Dr. Moumouni Guillaume)关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问题,他的发言题目为《从结构现实主义视角浅谈奴隶贸易》。吉尤姆博士指出,世界历史发展到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世界体系,而体系又左右着相关国家的行为。16世纪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秩序,导致政治上的帝国主义,它对非洲历史也产生影响。面对西方列强殖民掠夺,非洲相关国家作为体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奴隶贸易,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附庸。英国工业革命后,国际体系发生变化,非洲也根据新体系的需要而进行了经济调整,奴隶贸易也相应地逐渐被废除。吉尤姆博士认为,在特定的体系下,非洲相关国家参与奴隶贸易有一定的“不得已”性,因此要客观地看待非洲奴隶出口地区的历史,而这样也有利于相关非洲国家内部群体的和谐建构。

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现状

丽水学院的郑晓霞博士关注非洲妇女的问题,她的发言题目为《南非妇女提升社会地位的法律路径》。郑晓霞博士介绍说,南非习惯法在南非的法律传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和传统的习惯法都强化妇女的附属地位。民主转型时期为妇女的性别平等提供新的机遇,转型时期组建的“非国大”妇女联盟成为一个在国家层面代表妇女利益的组织,推动了南非和解和平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南非以宪法的形式和高度确立了无性别歧视主义和性别平等原则,这对南非妇女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杨廷智博士关注非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跨撒哈拉贸易和西非国家历史这一主题,他的发言题目为《跨撒哈拉贸易对西非古代帝国的影响》。杨廷智博士讲述说,在尼日尔河流域的核心区,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发展成为强大的国家。加纳盛产黄金,号称“黄金之国”;马里帝国控制了整个尼日尔河上游地带 ,14世纪处于极盛时期的马里皇帝曼萨穆萨曾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朝圣,震惊北非及欧洲诸国;桑海帝国时期,撒哈拉贸易呈现了多样性,金矿开发逐渐转移。杨老师指出,这些国家的兴衰与跨撒哈拉沙漠商路的兴衰相应,这是我们认识西非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刘伟才副教授关注非洲史研究中的资料问题,他的发言题目为《19世纪英人非洲行记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刘伟才老师讲述了欧洲对非洲记录的演进,重点介绍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外部世界关于非洲的文字资料大量出现这一主题。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内陆探险和传教活,旅行家、探险家、猎人、商人、自然博物学者等也在非洲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殖民军人和官员也加入记录非洲的队伍。这些人贡献了丰富多样的关于非洲的文字资料,刘老师所强调应重视这些资料的发掘和利用,进而探索利用的方法和理论。

非洲历史研究现状_非洲历史研究总结_非洲历史研究

第四阶段的发言由舒运国教授作评议。舒老师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比较深入地关注非洲史的一些问题,有的做专题或者个案,有的关注理论和方法,有的关注资料问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非洲史的长足发展将有赖于此。

工作坊最后由刘贵今大使进行总结。刘大使肯定说,本次工作坊研讨内容丰富,延续了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专注于非洲史研究的传统;参会专家学者们广泛交流,热烈讨论,也为非洲史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代竹君供稿)

上一篇: 我中心举办“非洲环境史专题讲座”:《南非环境种族主义:历史与研究》
下一篇: 非洲研究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