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勉励大学生实践活动“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寄语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马行迹实践队积极响应福州市团市委“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于7月24日至7月30日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在福州市展开实地调研。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历经千年仍保留完整的坊巷格局、灿若繁星的名人故居、烟火味十足的文化小摊……7月25日,青马行迹实践队前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实地访谈调研。
实践队参观三坊七巷 魏伊婧摄
实践队与文儒闽菜馆店主交谈 魏伊婧摄
实践队与工作人员交流调研 魏伊婧摄
修旧如旧,探寻古城文化奥秘
亭亭如盖的青翠榕树、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建、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穿梭在三坊七巷之间,实践队员处处可以找寻到历史的印记。“这里真的是古韵浓浓啊!”实践队员刘艺婉不禁感叹道。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引起了实践队员的兴趣,“这里的建筑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这里原来住的是什么人?”“这柱子上面雕刻的是什么?”带着疑问,实践队员与周边商户交谈起来。
跟随文儒闽菜馆店主的脚步,实践队走进了叶观国故居。亭、台、池、桥、石、花、木、林、高墙大院、石板路......移步换景,“阳光透过树叶映射在墙上,让我突然想到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诗。”实践队员沉浸在故居内的古韵氛围中。据介绍,叶观国故居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看到房柱透亮的色泽,实践队员再次产生了疑问:这里是最近修缮翻新过吗?文儒闽菜馆店主热情地回答了实践队员,据他讲述,三坊七巷街区十分重视保护修复,全程邀请专家指导,且修复工作尽量不破坏古建本体,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古调神韵。“像你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几百年前居住在这里人走的路。”文儒闽菜馆店主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福州古厝》作序,序中提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期间走进古城老街,就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指示。”顺着店主的答复,实践队指导老师王鹏翔为实践队员补充讲解着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古城保护的论述与实践,向实践队员传达着古城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保护的是古城,传承的是文化,传承的是精神。走在老宅中,感受到的是存在于细节之间的须臾与永恒。”实践队员王士浩感悟颇深。
实践队与游客交流调研 魏伊婧摄
实践队与游客交流调研 魏伊婧摄
实践队与游客交流调研 魏伊婧摄
活化利用,走访古城无限魅力
“听说这里历史底蕴很深厚,想来这里看看!”
“我家就在本地,放假了就想来这里走走,特别方便。”
“这里和我之前去的古城不一样,这里更有古城的感觉,受到的保护较好。”
一路走来,实践队员遇到了来自上海、安徽、江苏、福建、四川等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游客,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实践队员广泛了解着不同游客来到三坊七巷所见所闻和所感,了解着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着古城发展的难题和前景,并一一记录下来。实践队员走访发现,不同于部分古城道和商业街相融合的格局,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三坊七巷的古城道和商业街相对分离,商户集中分布在南后街中,安静惬意的古城道与繁华热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商业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代建筑与现代产业的碰撞,这就像是穿越千年的一场对话!”实践队员孙娜烨感慨万分。
据了解,三坊七巷经过10余年保护修复,已入驻商户276家,包括各类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遗项、中华老字号等,初步形成了“商街、文坊、俗巷、杂边”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优质业态格局,每年有来自世界的几百万游客到此参观。值得一提的是,三坊七巷内名人故居资源开展线上云讲堂、线下实地参观等研学活动,充分发掘古厝内在价值,传承名人精神。走进名人故居,实践队员感悟冰心家训里“立修齐志,存忠孝心”的忠孝,感受林觉民《与妻书》写出的侠骨柔情,体悟吴孟超院士的医者仁心......“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从这里走向辉煌,看着各种遗留下来的古迹和物品,似乎能感受到他们伟大而坎坷的一生,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实践队员王子恒说。
紧跟数字化时代潮流,启动智慧街区建设,三坊七巷依托5G、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推出“云游坊巷”系列旅游产品,在自媒体平台提供古厝介绍、美景直播、VR古厝展示、语音讲解等服务。三坊七巷内,实践队员处处可见支付宝、智慧公厕、智慧景区一键游等各种新兴小程序,这也让实践队员认识到,三坊七巷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真正“盘”活了文物。
理清“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历史脉络,调研“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感触“修旧如旧”老街区焕发新活力的文化力量,“尊重历史,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文化密码’!”实践队员张硕感叹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