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共党史研究》约稿座谈会”在北师大历史学院召开

“《中共党史研究》约稿座谈会”在北师大历史学院召开

“《中共党史研究》约稿座谈会”在北师大历史学院召开2020年12月16日,“《中共党史研究》约稿座谈会”在主楼600会议室召开,《中共党史研究》副编审吴志军作了“关于党史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问题”的主题报告。

2020年12月16日,“《中共党史研究》约稿座谈会”在主楼600会议室召开,《中共党史研究》副编审吴志军作了“关于党史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问题”的主题报告。座谈会由历史学院院长张皓教授主持。

《历史研究》投稿_历史研究投稿_投稿历史研究论文格式

吴志军老师结合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审稿资料和编辑经验,在研究选题的选择、研究进展的梳理和评析、史料的收集和运用、论文主题和标题的设置、论文写作结构或基本写作风格的选择、写作过程中的叙述和文字规范以及投稿中的不规范现象等诸多方面,向年轻历史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报告过程中,吴志军老师从“负面清单”或“躲避陷阱”的角度,详细列举出了很多党史研究学术论文中不符合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的问题,不断强调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的缺失,已经成为近些年来影响历史研究进展和历史论文发表的关键问题,年轻研究者需要高度注重党史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通过严格、严谨的历史论文写作,进入学术论文写作的“正规生产线”。

《历史研究》投稿_历史研究投稿_投稿历史研究论文格式

吴志军老师还着重强调了中共党史研究自身在学理上的特殊性维度,比如核心史料永远是匮乏的,相对完整的资料收集总是存在很高难度,中共话语体系的内涵信息潜隐程度高,等等。这就决定了重建中共历史的发展逻辑具有相当难度,解读和运用史料需要更高的研究能力,党史研究领域的很多问题或选题也由此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研究的特殊性,故而需要更具创新性、开拓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加以推进。正是由于中共党史研究在学理层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新一代的党史研究者更要讲求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严格写作每一篇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切实提高中共党史研究的历史学化水准。

投稿历史研究论文格式_《历史研究》投稿_历史研究投稿

吴志军老师在总结阶段简述了正确理解党史研究所处的张力性结构以及“思想”“理论”“概念”对于创新党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强调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脱离“修养”的“技艺”,好的历史论文一定来自纯真的学术信仰、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吴老师回答了在场学生提出的研究中共党史如何处理与国民党史的关系等问题,并与李小尉老师、孙会修老师就如何加强改革开放史研究、如何把握中共党史研究的“预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次座谈会原计划召开三个半小时,实际从中午一点半开到晚上七点四十分。在中途仅休息五分钟的情况下,吴老师作报告长达六个多小时,始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其间话筒因电池能源枯竭不得不更换一次。报告内容丰富,例证针对性强,有理论有深度,听众掌声不断。现场师生收获了难得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指导。

撰稿:历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董健健

上一篇: 东方黑格尔,寂寞如斯 — 一代大儒王船山 | 关山远
下一篇: 如何看待江苏要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