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福,苗族,湖南省凤凰县人。是我国研究苗族历史最著名、成果最丰硕的老一辈专家。
1960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76年执教于湘潭大学历史系。1981年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社会工作曾任湖南省苗学学会长、湖南省历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湘潭大学兼职教授等。
已正式出版的著作有《苗族史》、《苗族历史探考》、《苗族文化史》、《中国苗族通史》、《湖南民族志·苗族篇》、《湖南通史·古代卷》(主编和主撰)、《苗族文化论丛》(主编)、《楚史与楚文化研究》(主编)等10余部。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不少学者,开始对苗族族源、迁徙、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等进行调查研究。
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苗族史研究的专论渐多,收获不少。但是缺少一种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研究,缺少部体严谨、内容完整的苗族历史的通史著作。
最近,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伍新福研究员撰写的《 中国苗族通史》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
中国苗族通史(增订版)
2017年,贵州民族出版社推出伍新福近百万字的《中国苗族通史》增订版,此书分别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和湖南省社科优秀著作等大奖。
《中国苗族通史》是伍新福研究员集数年的资料积累和学术研究,在业已有了二部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而撰成的。
首先从写作构思和创构研究体系看,作者进行了艰难的创造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苗族历史的各个层面,使苗族自原始时代至20世纪5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地位、经济生活、分布迁徙、语言习俗、生产技术、战争、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等方面,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既不繁芜,又无遗溻。
作者还根据苗族内部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地苗族历史的特殊性、文化的差异性,对每个历史时期各地域或支系分别加以论述和阐明,时间上纵横古今,地域上横跨东西南北,使中国境内各地苗族和苗族支系的历史在书中均有具体的反映。
此书的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优点和特点是:作者对苗族几千年历史能独出机轴,透过现象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在坚持人类社会发展步伐普进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苗族在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科学地阐明苗族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如认为苗族的大多数自身没有形成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对立,没有经历过奴隶制社会形态,秦汉至唐宋年间,才在原始氏族社会解体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
而在此点上,”熟苗” 地区与“生苗”地区又有所区别,”熟苗”地区是先经历了封建领主制,在”改土归流”后进入封建地主制;”生苗”地区则未经过封建领主制,直接产生和形成了封建地主经济。
又如,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作者通过对苗族这段历史的考察,以正确的理论和厚实的史料证明:在主要聚居区的苗族,是在1872年威同起义被镇压后才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对于苗族史研究中学术界有较大分歧的问题,作者进行了新的探索,不乏创见。
如关于苗族同楚人、楚国的关系,传统的看法是:楚人为华夏族南下的一支。苗族的先民属“蛮”的一部分,二者无涉。后来,又出现了”楚人“”即“苗族”说,但立即引起了争论。
不少人仍坚持传统观点,包括著书作者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则提出了楚人和苗族”同源异支”说,这一观点在该书中得到进一步论证和阐明即楚人和苗族先民是”三苗”和”荆蛮”集团的两个有着亲密血缘关系的支系的组成部分。
楚人属南方蛮夷,而非中原华夏族系,但楚人不等同于苗族先民,也不能说”楚国”就是”苗国”。
在苗族历史大迁徙的题上,作者根据史实和大量实地调查资料,将苗族由北而南,从东到西的迁徙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并提出和论证了苗族由湘入黔、由黔入川、人滇的三条主要路线。
此外,对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五个基本特点的概括,对元、明时期苗族不同方言和支系的基本形成的论述,以及按照改策,方式和后果的不同,将“改土归流”区分为土司地区的改土和生苗区的武力开辟两种不同类型等等,均自成一家之言.。
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近现代一-些事件和人物的处理和评价,也体现出该书的价值。
如对国民党3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边教”政策,西方传教士在苗区的兴教办学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黔东事件”, 以及苗族现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龙云飞、杨登鹏等,作者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态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折与评价。
《中国苗族通史》上溯远古传说时代,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它的出版问世,不仅为我们历史地、全面地了解苗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有关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规划未来、推动各民族团结,加快包括苗族聚居区域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繁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