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从照相技术提高以后,就没有鬼怪了。(笑)
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合适。
当时的《飞碟探索》杂志是最为畅销的杂志之一。
(p.s.这两个图我想并排放来着,不会啊,哭了)
我们先看一看当时对于UFO的追捧到达何样一种狂热的浪潮。
1978年,UFO观测从美国传入中国。1980年便已成立了委员会,甚至1981年就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飞碟探索》作为委员会的合作方,积极刊登着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文章。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1988年,委员会挂靠在了中国气功研究会名下,成为其二级学会。大量的伪科学冲入其中,适逢气功研究盛行,全国很多人都在野外追查下落不明,另一部分人则在室内空谈气功与UFO,听众甚多。1991年底义乌UFO研究会终于获得升级法人团体资格,中国的荒诞不经的UFO研究终于走上正规,不再是一些“伪科学”能挣钱的领域,于是,这一股热潮也是随之慢慢平息下去。
而大刘生于1963年,在UFO研究兴起热潮的时代,也正是他年富力强,好奇心最为旺盛的年纪。一个充满绝顶想象力的人,绝对无法避免在深夜幻想这片头顶的星空。
无论是《三体》,《吞噬地球》还是任何大刘的小说,甚至如韩松等等上个世纪开始创作的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被看出那股热潮的痕迹。
具体来说,《三体》当中,对于太空军中的部分战舰的描写非常符合UFO热时的观测记录。更多的,则出现在大刘别的小说当中,比如《吞噬地球》中恐龙的飞船,就是一个充满细节的典型的UFO形象——圆形,双环,巨大。
当然,人的想象能力是无穷的,无论是在已有的小说中还是未来的小说,UFO一直会是一个谜,也一直会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