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云南省政府批准剑川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人民政府随即组织编制完成《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公布实施,保护规划中明确了古城和西门外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但并未明确街区的保护等级,随着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推进,两条街区才得以划定并等待省政府批复。
一、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意义
1、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留存原物最为完整的区域,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保护建筑的躯壳,更重要的是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街区的划定工作完成以后,下一步就是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将来保护规划的批复实施就是街区保护的法律依据,为保护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历史留存的原物提出底线控制要求,并提供具体措施,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助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此次古城和西门外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申报文本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等待省政府批复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为剑川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奠定基础。
3、为国土空间规划划定保护控制线提供依据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 50357-2018)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保护体系中的第二层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此次街区划定的保护范围将作为《剑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的依据。
二、街区划定的依据与标准
2016年7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规函[2016]68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通知(建办规函[2017]270号),并要求参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标准(参考)》提出的规定进行街区的划定。
剑川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依据上述标准执行。
三、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协调的街区保护范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加强与即将编制的《剑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以“三调”阶段成果为底图,确保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协调、无冲突的情况下划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划实管控的保护范围。
1、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保护范围结合实际需要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7.29公顷(标准要求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8.42公顷。
街区保护区划图
2、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
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结合实际需要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4.68公顷(标准要求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4公顷。
街区保护区划图
四、历史风貌建筑用地占比
1、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总用地面积占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
建筑风貌分类图
2、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总用地面积占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总用地面积的98.39%(标准要求占比不小于60%)。
建筑风貌分类图
五、文化价值特色
剑川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节点驿站,唐朝以来,剑川就是连接吐蕃和中原的要道,也是内地与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相互来往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从元至正末年(1370)至今经历六百多年。街区历史格局、历史原貌,巷道走向,尺度,结构保持原状。
1、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古巷通幽,原住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
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是云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木雕构件,是云南木雕工艺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实物,是白族木雕技艺精湛的见证。
2、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
西门外街自古以来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断。道路铺设形象地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西门外街历史悠久,文化蕴厚,街区内大量完好地保存了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古宅民居,如孝娣祠、尼姑庵、张家大院等等。是剑川古城中保存较为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古民居建筑群。
六、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
1、街区保护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将本次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完善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信息数据库,为街区保护的实施及监管提供保障。
将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遗迹的保护控制线和保护要求纳入到剑川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矢量化全要素保护。
2、重塑街区新格局
利用剑川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白族文化丰厚、文化名人较多、民间工艺繁盛的特点,打造以名人故居、古旧建筑为依托,以剑川县历史文化博物馆为龙头,剑川民族博物馆、张伯简纪念馆、赵藩陈列馆、周钟岳陈列馆为依托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群,重塑剑川的历史文化街区新格局。
3、历史环境要素的活化利用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扶持和规范原住居民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支持和传承传统文化及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鼓励合理活化利用,建立活化利用示范区。
结语
本次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人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也促进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街区划定的范围应该体现完整的传统格局,尽可能包含构成街区格局和风貌的历史街巷和历史环境要素。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行动态、矢量化保护,形成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适应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孙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程及新时代优化策略——以屯溪老街为例[M].安徽建筑大学,2018
项目名称:《剑川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
设计部门:城市规划市政设计分院
以上部分内容参照《剑川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文本。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