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文综高阶思维是什么?如何培养?

文综高阶思维是什么?如何培养?

文综高阶思维是什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个人感觉,对学生来讲,就是唬人的。它是给出题者和高中历史教师用的,对学生来讲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在考场上能直接推导答案的,就直接推答案,何必费力再绕到核心素养这个坑呢。

核心素养:个人感觉,对学生来讲,就是唬人的。它是给出题者和高中历史教师用的,对学生来讲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在考场上能直接推导答案的,就直接推答案,何必费力再绕到核心素养这个坑呢。

文综高阶思维是:正常的思维,正常的逻辑思维或者借用时髦词汇:批判性思维(要注意断句哟)(现在我们很多人的思维都不正常,各种错误,各种跑偏,高考题的设计就是看正我们思维中的各种坑:比如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偷换概念等。出题专家的逻辑思维和文本阅读能力远远高于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他们总是拿这样的优势来碾压高中教师和学生)

如何培养:正常思考问题,抛开各种思维杂念,各种主观预设,从试题文本直接推导。如果做错, 改正方法:情境代入(试题中的人物+出题者:地方卷不考虑,全国卷的答案从来都不是你一眼看到或想的曾经熟悉的教材上的知识点);逆推(如果你认为A选项是正确的,该如何设置材料);追根溯源(5wh法,就某一个点或题不停的问下去,直到问题的根本);多角度(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还可以就某一个点进行分析:比如明清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业耕作技术的高度积累与发展,高产作物引入),思想文化(多子多福,宗法观念)角度外,还可以从医学角度分析)

如果掌握这样的方法,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能通用。

补充:看到有朋友留言说基础知识很重要,这是完全正确的。没有基础寸步难行,没有基础知识就像汽车没有轮子,无论你的驾驶技术有多高,你都跑不起来。那历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有什么用呢,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发现现行教材上的知识只有两个作用:

1、培养历史思维,也就是各种考试说明,辅导材料甚至是历史专家教授学者甩出来的吓人的大词,历史思维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装逼。

2、历史教材最大的功用就是用来排除错误选项的。

下面举道高考题的例子来说明,历史教材的作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

(2016新课标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通过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BD两项明显错误,这就体现了我说的:历史教材最大的功用就是来排除错误选项。

通过排除,还有AC两个选项没办判断对错,这里逻辑思维能力就派上了用场:

逆向思考,反推一下:如果A项说法正确,那就是说五经地位要比孔子的论语地位要低,那正常人的思维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又崇尚儒学,那应该尊孔,抬高论语的地位才对,而材料给的信息是:尊五经而不尊论语,那是不是A项说的意思与题干的说法相矛盾。所以A就错误了。

明确排除了ABD,只有C无法判断正确,那只能选C,尽管C看着不像“人话”(人话的意思是你没有在教材或者辅导材料里看到的东西)。

那么,作为学习的扩展,我们有必要搞清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下面这几段文字是摘自我以通史时间顺序把全国各地位的历史试题重新编排的教学材料《资考通鉴》中的部分解析:

汉代崇尚儒学,但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好像与通常人们的思考结果相反。为什么是这样,看看专家学者的说法:

周炽成的解释:西汉流行五经说,而东汉流行七经说(汉七经是指五经加《论语》和《孝经》)。……《论语》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书,……在当时有多种版本。到了西汉初年,情况仍然如此。不过,由于读《论语》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汉代不同的本子慢慢有趋同的倾向。当《论语》的权威性被大家接受之后,它就由传演变为经。看不见这种演变,事实上就是否定了《论语》在汉代的特殊影响。”周炽成先生认为,西汉时《论语》没有成为经典是因为版本多、权威性不够(参见周炽成:《成为经的时间考辨》(《现代哲学》2008年第5期)。

王国维的解释:汉初文帝时,博士70余人,不限五经,《论语》博士是其中之一,未有特殊地位。到武帝时,诸子百家俱废,独立五经。为什么罢《论语》博士、《孝经》博士?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四《汉魏博士考》说:“至《论语》、《孝经》,则以受经与不受经者皆诵习之,不宜限于博士而罢之也。”

并进而明确指出:“武帝罢传记博士,专立五经,乃除中学科目于大学之中,非遂废中小学也。”据王国维先生的意见,六艺(经)为汉大学科目,《论语》、《孝经》为汉代中学必修科目。(参见田春来:《在汉代之地位考》,《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杨生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探——兼论汉武帝“尊儒术”与“悉延(引)百端之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引文出处:www.zxl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9305)

通过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因为《论语》是孔子学生编纂的(这是常识),版本多,并且在秦汉经典书籍中地位居后(《论语》、《孝经》为汉代中学必修科目,按现在学制来理解,孔子论语不够深奥,在中小学时就能学会理解了,没有必然在大学时再学一遍),所在政府设置的指导思想的书单时就没有把孔子列上。后来随着孔子的地位上升,孔子的论语地位也逐渐上升,这个主要功劳要归功于朱熹,他编定四书五经,理学又成为官方哲学,孔孟地位才逐渐上升取代了周公的地位。这种变化在以前的试题中也有体现。

试题参考:(2013年新课标卷Ⅰ)24.自汉至唐,儒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C)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另外:中国儒家思想有好古情绪,越古越好,五经早于《论语》,所以要尊五经。也可以理解本题。

注:我把我的历年高考历史试题解析做成了电子题库,可以在线答题看我的个人解析。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维度,主页右下角有入口。价格实惠,一个月才10元。欢迎围观。

思维培养历史能力的例子_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性

上一篇: 【知识贴Tips】20世纪设计史,设计思维VS批量生产(2)
下一篇: 如何系统地自学中国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