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土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自近代以来,学者们对它的作用早有论述。本文主要以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为例,浅析出土文献对历史研究的印证、补充和纠正的作用。
关键词:出土文献;银雀山汉墓竹简;历史研究;作用
中图分类号:E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出土文献,广义上是指是指有文字记载于其上的出土文物,而狭义的定义则专指考古发掘出的典籍及文书之类的出土文物,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自解放后,随着考古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出土文献日益增多,对它的研究热情也日益高涨。在这些出土文献中,以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为主体,对研究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历史意义重大。
一、学者们对出土文献的看法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认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由此王国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将“地下之新材料”(即出土文献)和***文献相结合以研究古史的“二重证据法”。
李学勤先生认为:“在甲骨文、金文和简帛这几种主要的出土文献中,甲骨文和金文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简帛类文献。
”②同时还认为:“***文书面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和变化。而考古获得的文字资料就不一样,它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古代原始遗存,因此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至少有两点是最明显的,一是据以判断***古籍的年代, 一是据以校读***古籍里的字词与文句。”③
裘锡圭先生认为:“出土简帛古籍有多方面的价值,从古文献角度来看,它们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1)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佚书;(2)提供了一些目前尚有传本的古书的最早本子;(3)使人们对古书的真伪、时代和源流等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吾师江林昌先生认为:(1)简牍帛书的出现解决了许多学术史上千古疑案;(2)简牍帛书提供了大量前所未见的佚书,弥补了许多学术史上的空白;(3)简牍帛书为一些古书的成书年代及其流传情况提供了新答案。
显而易见,学者们都认为出土文献特别是简帛类出土文献尤其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对一些***文献的成书年代和流传情况做一些了解,其次出土文献中的传本可以和***文献互相印证、补充、纠正,另外一些古佚书的发现更可以填补一些学术空白。
银雀山汉墓竹简于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即1号墓和2号墓。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即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是较早的写本。为研究我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情况,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接下来我就试着以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它对历史研究的作用。
***文献互相印证和补充
银雀山1号墓出土竹简中有传本书籍和古佚书,古佚书占大部分。由于简本与传本的篇章分合不尽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