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理清思路,放大财富:西部苗族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理清思路,放大财富:西部苗族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理清思路,放大财富:西部苗族文化自信路径研究理清思路,放大财富: 西部苗族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理清思路,放大财富:

西部苗族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文/朱 威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西部苗族更应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并沿之一路辉煌走下去。

关键词:西部苗族、文化自信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区),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一、西部苗族文化现状

历史背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留存发展,乃至现在依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其次,小聚居的居住特点也使得苗文化比较的特立独行,与外界并无过多交流,这就使得苗文化并不为外界所熟悉乃至认可。但是,苗族文化并没有衰落,

而是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才有了敢爱敢恨的苗家汉子,才有了处处可人的苗家女。西江的千户苗寨、台江的姊妹节......无一不是苗族文化的体现。

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

一、苗族语言。苗族语言是苗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目前,就我所了解,身边的苗族语言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知之语之。即完全听得懂,完全说得来,这肯定是我们都愿意看到的,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2.知之不语。即听得懂,但是说不来,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异族通婚,有些苗族人早已是名存实亡,慢慢地就会被“汉化”这是目前比较严重的情况,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语言。3.语之不知。即听得懂,说得来,但是不会说汉语。这种情况多出现极少数偏远地区,与世隔绝,零交流,但是在这信息化时代,我们相信,这一切都会好的;4.不知不语。即完全听不懂,说不来,简单的说就是被汉化了,除了身份证上的民族是苗族外,你看不出他是一个少数民族,这种情况现在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传播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了。

二、苗族服饰。苗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苗族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素有“化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但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和内地服饰的引进,与外界产生了广泛的接触,以致对外面的吸收变成了自觉的行为,于是衣着也很快吸收外面和各支系的式样,特别是男式服式,改为西装和现代装为主。现在很少见苗族人穿苗族服饰,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参加重大庆典活动时才穿,苗族服饰的衣着被改变,一方面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和及其生产的大量现代服饰的涌入,另一方面是民族服饰的传统制作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不经济,因而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如果不抢救、保护、这些苗族服饰文化很快失传。

三、苗族文化产品。蜡染,是苗族著名的传统工艺,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工艺技艺,早在秦汉时期,苗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绘画于布,而后染之,去蜡则见花”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的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苗族蜡染的这一悠久历史和艺术,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

在我生活的牛场苗族彝族乡,蜡染在少数大苗寨里依旧绽放着它的光芒,蜡染者一般多留长指甲,以便取蜡着色。还有一些蜡染者做得更好,以此为业,做起了买卖,依托各大庆典、节日出售自己的产品,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不少汉族人民也以拥有一套苗族服饰为荣。

在工业化大工厂的时代,蜡染耗费时间成本过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如何将之延续下去也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任。

四、苗族歌舞乐器。苗族歌舞艺术是苗族民间艺术的精华,苗歌不仅是一种民间喜丧乐,而且也是苗族历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苗族歌舞乐器在苗族地区也逐渐失传,这是令人痛心的。由于年轻人要么在外读书,要么在外打工,许多歌舞乐器失去依托而逐步消失,婚丧嫁娶也逐渐简化,所以歌舞乐器之作传承也受到了威胁。苗族乐器如芦笙、口琴、口弦、木鼓等,特别是口弦早已所剩无几。就连乐器也只有在苗文化浓厚的地方才得以见到,为少数人拥有,而回吹拉弹唱者更是寥寥无几。

前几日,偶然在亲戚家看见了口弦,匍匐在一节精巧的竹子里,拉出来如若一只蜻蜓般引人注目。芦笙是目前最常见的苗族乐器了,以白酒熏之,可使其音律更加清脆,没有点酒量的人可吹不响这芦笙。口琴多为我们上一辈人所热爱,因为大多吹奏求爱之歌,口琴买来之后还需调整它里面的构造,才可以吹奏出苗家人的歌曲,不少长辈也因吹得一手好口琴而得以美满的姻缘。

五、苗族民风民俗。苗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滚山珠、跳花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是苗年。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苗年热烈隆重,除祭祖、饮宴外,还举行各种活动。

但是在我的家乡,跳花节却是最隆重的节日,跳花节多集中在正月里,有的甚至到了二月份,从初一开始就有,各个地方持续时间不同,短则一天,多则三天,其中以牛场、织金花坡最为盛大,最多一次统计为到场5万余人,可谓是空前绝后。花坡对于苗族小伙来说是个寻求真爱的地方,因此吸引了各邻县的苗族儿女一同庆祝,在这里欢聚一堂,苗族小伙们纷纷献上了自己的绝技:拉奏手风琴、电子琴,更有的直接在花坡上对起了山歌;或诉说浓浓爱意,或倾诉偏偏人生。苗族服饰成片拉开,组成最美风景线。

二、苗族民间文化流失的原因

纵观苗族社会与文化在这几十年来的变迁,一个显著的态势突出的表现为苗族社会文化封闭性的破除,这影响到对其文化“自在主体性”的削弱。外来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影响着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加速其变迁。这种变迁呈现出一种趋同性的态势,因而必将影响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特别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这种社会与经济变迁有着将苗族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的趋势,这影响到苗族文化的整体性。所以说当前的变迁对苗族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分析起来,影响苗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

第一,市场经济的深入导致苗族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剧烈变化。传统上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山地农耕经济已被商品市场经济所消融,这必将影响到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过去苗族传统社会建立在封闭农耕经济的一套自主性的消费文化体系正在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开放的,但却是依附性的消费文化体系。苗族的消费文化日益趋同于外来文化,从而整个社会文化的独特性也被消解。从物质形态上我们可看到,苗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正越来越趋同于其它地区的汉族,比如传统苗装越来越礼仪化,而人们日常的服饰越来越汉化、“西化”,这事实上也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的一些变化。

第二,新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用品大量引入,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变迁因素。这些不仅导致新的生产技术权威的树立,并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新的水稻技术的引进,导致传统苗族社区中活路头对人们生产指导权威的削弱,而农科人员成为了新的生产技术权威的象征。而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苗族文化的变迁,包括一些传统的指导生产的仪式被抛弃,如“活路开春”仪式等渐渐消失,这样的变化使得许多传统文化的表达失去了其特有的语境和表现的场景。

第三,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也带来新的文化冲击并深刻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随着越来越多的苗族青年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现代科学文化在精神权威方面开始树立一个新的文化传承体系。这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越发势微,走向一种边缘化过程。现代教育不可否认是一种强大的文化传播和传承工具,而如何处理好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现在看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此外,现代交通的发展和现代传媒的渗入将过去封闭的苗族社区和外部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对传统苗族文化变迁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综上所述,苗文化正处于一个反守攻坚的困难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科技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的兴起无一不是苗文化被边缘化乃至消亡的重要原因。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在努力,唤醒苗族人民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消失的文化再现光芒。

三、如何克服

在我十四年的学习生涯里,从不会鄙视或者是特别推崇某一事物,新旧交替本是自然规律,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那就肯定会有新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民族文化亦是如此,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当然,也对本民族文化坚定不移,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不会是一成不变,要学会利用新事物,发展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因此我对上面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看法,归结来说就是四个字:亲之用之。

第一,市场经济必然势不可挡,所以我等何不亲之用之。依托市场经济的大流,让原始封闭的农耕经济顺势而上,提高苗家人民生活质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依靠现代消费模式进而演变成为白花花的钞票,增加生活的多样性,让现代经济依附在苗文化中展现;苗族服饰这种独特的文化还是要保留的,这是难以替代的;其次苗族服饰不能拘泥于礼仪化,盛典自然是要隆重,而简单的日常生活更不能缺少些许点缀。

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

第二,过去落后的农耕技术只能勉强糊口,而在土地贫瘠、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里面传统的农耕方式就显得非常吃力了,所以,耕作方式肯定要改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苗家人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是美好的,“活路开春”寄托的是一辈辈人的美好愿望,形式保留下来也可以为科技进步添彩的。即保留了传统,又达到了五谷丰登的愿望。

第三,现代教育学的兴起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语言;大量劳动力的外出,普通话的普及,让苗语防不胜防,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现代交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想在《最后一课》中所学“一个民族,如果连语言也没有了,那这个民族就真正的灭亡了”所以,语言是不能消失的。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了双语班,双语教学,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举措,即教给了孩子知识,又传承了文化,一举多得的良心之策。

四、西部苗族文化走向分析

在现代化、科技化、未来大数据的潮流下,苗文化必将迎来新一波的浪潮,这个浪潮将是史无前例的。我的直觉告诉我,未来西部苗文化将伴随着时代的洪涛汹涌而来,突破传统。

语言方面:苗、汉、英三语混合化。这是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引申而来,孩子们打小学苗语,上学普通话,再加上英语这门必修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苗文化将走出国门,为世界而知。

服饰方面:多样化与独特性并存。在我们当地,没有一个人配合,是很难完美且完整的穿上一整套服饰的,由此可见,传统苗族服饰可以借以先进技术,摆脱服饰沉重、穿衣复杂的小小缺陷,打造简洁轻便、人人得而穿之;但是又不能失去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如:银饰不能缺少、布料不可随意更换等等。

文化产品:蜡染长期一枝独秀。说实话,蜡染,在当今科技真的是无可代替的,其唯一性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但是我们可以将其“传外”不一定非得苗族人民才可以学习,我们可以组织任何有兴趣的人参与其中,让他人也能理解这其中的神韵。

歌舞乐器:电子化、信息化、大众化。这是少数民族必不可少的东西,提及少数民族,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载歌载舞的苗家女,热情好客的阿妈和奇形怪状的亭台楼阁。这是每一个厌倦了车水马龙的人的最佳去处;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寄托,一洗旧尘,忘却烦恼。至于苗族乐器,做出来很简单,但是要有好声音就很难了,如果将现代科技投入其中,加之调音,我想必定会收到奇效。

还有,随着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APP的兴起,简单的民族有趣生活也可以同样被记录传阅到大众中来。在我所见的苗族小视频中,很多还是很优秀的,其中不缺乏小品,内涵段子,吸引眼球者大有人在,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但能增强苗族自豪感,还能提高苗族文化的地位和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

民风民俗:百花齐放,各放异彩。节日必然是各种文化的大综合,可谓是百花齐放,纷纷争艳。本地著名的跳花节,开局的栽花树、跳舞祭祀,中途的小品、歌舞表演都为此次节日带来了欢乐的气氛,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苗族文化带去远方。牛场花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上一年度的花坡节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领导亲自莅临并重新选址之后活动顺利开展,而且还在微信平台上开启了直播间,让很多在外求学,打工的人都能看到,还能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不一定还能遇到熟人,甚是令人振奋。这都是两两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是很优秀的代表。

总之,新事物的兴起势不可挡,如逆之,则灭之;如顺之用之,则乘势而上也。

五、如何提高文化自信:

经济一定是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生活的地区,人们还是很看重一个人、一家人、一个民族的经济实力的,有多少家庭因为经济不济而岌岌可危,有多少爱情因为金钱而分道扬镳,又有多少生命因为金钱而奄奄一息,这是令人心痛的。为此,许多年轻人早早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用他们的汗水筑起一个强大的家,包括我的父亲母亲。这是令人尊敬的,当然这也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大的爱我们的方式。我们不忍见他们如此辛苦,而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减少他们的辛苦。

21世纪是服务型的社会,第三产业、高科技、新能源等必将带领时代的走向巅峰。在“家里没矿”的年代,在基于本民族优秀的、独特的文化之上,要善于使用新事物带给我们的智慧与便利,创造财富。在这个过程中,要深深植根与优秀的文化之中,发展民族特色。

在大贵州,没有金山银山,除了少许黑乎乎的煤,就只剩绿水青山了,俗话说得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觉得,这是可以作为我们的资本的,在各大旅游景点纷纷得到开发时,贵州,依旧继续孕育着它的“金山银山”依靠青山绿水,大力发展服务业,其中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蓬勃发展。

黔东南苗族的历史_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

营销在产品之前,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推出去之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地大型公共平台(如政府、协会、银行、医院等的官网、微信平台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牛场,还可以借助各地的跳花节做宣传,让我们提供的服务提前深入人心。

针对牛场的餐饮业,我有以下一些感触:携手创新,再创辉煌。我去过牛场大多数餐饮小店,多以烙锅,烧烤为主,当然这也是牛场人们所爱。我觉得他们都只是凭借人脉和好的地理位置做生意,没有注重营销。因此,我觉得可以随着季节加上不同的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实行会员制;其次,良好的饮食环境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

食材方面不能只局限于市场上常见的普通食材,要适当融入苗族特产小吃,还有时令蔬菜肉类,再以广告牌的形式呈现给顾客,新颖不断,逐渐占据市场。

经济一定是基础。在西部,在农村,经济强大了腰杆才挺得够直,腰杆挺直了,自信也就上来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就能为人所知了,就走出去了。以往都是引进来,现在我们不但要引进来,还要更好的走出去。

六、未来期望

西部,是中国的西部,却是我们的家,是苗族人民的大家,而西部苗族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分子,更是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我做起,以经济建设为主,结合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走出自己的特色路。

同时,希望走在民族文化前端的人,大力呼吁健全保护法规。加强法制建设,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受到法律的保护;提高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的认识,丰富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加强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好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发扬苗族民间文化活动,让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走好西部苗族文化自信之路。

(文/朱威;图/来自网络;供稿:/毕节市苗学研究会)

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的历史_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

花园苗寨 → 文化苗寨 → 产业苗寨 → 旅游苗寨 → 幸福苗寨

主 编:罗国锦

副主编:陶兴华 王旭东 张崇龙 杨 刚 胡吉云 王 刚 王大全 罗 坤

编 辑:王 琳 杨银象 张礼海 杨荣文 朱建平 杨儒翰 杨春海 罗福康

推介苗族历史文化,服务苗族地区脱贫小康。敬请持续关注,请扫描西部苗族公众号二维码。

黔东南苗族的历史_黔东南苗族历史文化研究_黔东南苗族民族文化

征稿启事

本公众号发布平台,致力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宣传利用,服务苗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凡是涉及各地苗族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新闻稿件、视频图片、民间故事、文学作品等等,均可在此发布。如有打赏,由本公众号管理者向作者转发50%作为稿酬,其余用于日常维护费用。欢迎广大读者积极赐稿。邮箱:2254570241@qq.com。

上一篇: 出自上帝之手?大自然中10大古怪奇观
下一篇: 3.1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课件六年级下册科学人教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