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王淑娟,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成员,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历史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初三历史教研组长。

有关历史的研究性课题_历史性研究课题的主要类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王淑娟,邯郸市初中历史于丽萍名师工作室成员,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历史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初三历史教研组长。曾获得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邯郸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邯郸市初中历史教学技能比赛获说课评比一等奖、多次荣获邯郸市嘉奖和“中考优秀教师”称号。曾参加多项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颇有心得。

《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问题提出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初中历史课程应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这就使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思维方式也尚未形成,这就给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带来较大地挑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了 “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的教学建议。因此,本课题拟从主题教学模式探寻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

2、现状分析

(1)关于主题教学的研究

主题教学思想最早来源于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整合课程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历史、数学等学科可以靠主题联系起来,利用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主张用儿童的思想来整合教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哈纳(Hanna)等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主题教学进行定义,但基本都认为主题教学是对各个学科进行的整合。从九十年代起到现在,美国许多研究者将主题教学作为整合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一进行研究。他们强调用主题整合所有学科,为学生提供基于现实应用的学习体验。”除从综合学科角度研究外,也有学者从某一单学科角度出发来研究主题教学。从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等国家对于主题教学的研究己较为深入,但是其中对于历史学科的课堂主题教学研究较少。

目前对于主题教学的研究在学科上多从单学科主题教学角度出发,其中取得最大成就的当属语文学科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与实践。关于历史学科的主题教学的专著目前还没有出现,研究成果多见于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中。主要涉及对历史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研究、教学主题确立问题、主题教学意义研究、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为中学教师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后来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推动历史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当前,主题教学在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实施策略和学生评价方面。课堂实践方面的成果大多是以零散地课例形式呈现,缺乏从整体角度系统的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措施的整合。基于这一情况,本课题组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及自己任教的教学经历,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2)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的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7年起就开始进行“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题研究,2005年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众多国家把强调“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视为国民教育发展的基因。欧盟2005年发表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根据核心素养的概念及要求,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发表了题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的报告,详尽地阐释了即将推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要点和基本理念;江苏连云港市的刘俊利老师实施了《基于史学素养的“人性化”课堂的建构与实施》的课题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的王德民教授和江西师范大学的赵玉洁教授开展了《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一系列著作,论文成果有刘俊利老师的《基于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基于史学素养的人性化课堂》等;吴伟先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课程宗旨。在前言部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指出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改革目标,并要求“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制定了新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变了过去的考察只是测评学生对知识了解和运用的状况,将学业考查指向核心素养,给中学历史教育指出了新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吴伟教授在其《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历史教学》2012年第21期第3-8页)一文中指出:历史素养是 “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并从四个方面解释"素养"一词。一是修习涵养,即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指平时所供养;三是指素质与教养,即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态度;四是指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此文观点为当前历史教学界引用最多。

3、研究意义

本课题产生于落实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反思,承接于对新编历史教材的有效教学研究,顺应近年来中考命题角度向主题教学转变的趋势。选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在于:

(1)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立意”进行知识学习、思维训练和思想培育,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优势。主题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设计教学流程,使教学逻辑更加严密而紧凑,教学效果和意义更加突出,也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学习有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师生双方在围绕主题的交流碰撞中获得精神成长。从课程价值的角度考虑,开展主题教学是立足教材、建构和超越教材,赋予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2)基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指导下的部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不仅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更表现出强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实践上不仅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提升。开展主题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观点方法,建构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在提升能力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3)基于初中历史教学“主题”缺失的现状

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下列问题:1、课堂教学没有“主题”,历史教学成为史实的简单性堆砌和交代,学生不了解诸多史实间的相互联系,更不理解史实背后所隐含的人文思想;2、教学“主题”定位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严重脱节,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教学的实效性;3、教学“主题”多重性,教学重点不突出,造成课堂主题偏离或主题模糊,大大降低了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

(4)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初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理性理解能力差,要求教师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知识的先后时序、前后联系;其次,初中历史课本以“通史”为主,注重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主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展示历史发展的完整性。开展单元主题复习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构建,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利用的实践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最大限度地延展课堂教学意义。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案例研究”则是将教育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教育的新经验,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形成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案例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一次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过程,即用教育理论解析教育实例,解读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是教师重新认识那些事件、整理思维、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对已有的教育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本课题主要针对初中学生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而展开,希望可以通过主题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找出一些便于历史教师培育初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伴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专家们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出现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知识是人类自身主动构建完成的,并不是靠外界的力量被动接受,“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构建,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观点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要掌握的新的知识的主动吸收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解认识。所以,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从外部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更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而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提高,指引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当前所触及到的知识,最终有效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主题式”教学的概念正是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模式下,初中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而教师则是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指导者,并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知识的灌输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主张的“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而不是指导者”的观点,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提倡 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观点的理论依据。现行的历史教学改革正是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它的影响力将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继续扩大。

当然,除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外,还有掌握学习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系统理论等也为主题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运用新史观、新材料对教学主题的进行审定、设计,探索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模式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开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教学基本范式,搭建促进师生过程体验、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新平台。

2.研究内容

(1)初中历史教材的“主题”的选择与整合。

(2)主题教学模式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3)依据主题教学实践案例,总结出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的实践途径。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掌握本课题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切实掌握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客观现状,综合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和手段,为研究开展提供支撑。

(3)行动研究法。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方案和计划,使理论与实践、探索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把握课题研究的实施状况,整体协调,共同推进,确保课题研究如期形成操作性成果并及时推广。

(5)个案研究法。全面推进与重点示范相结合,挑选典型课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发掘一般性与特殊性,为研究成果的升华和推广提供案例。

五、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准备阶段(2021年5月—2021年8月):组织本课题组教师,调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在主题教学模式实施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现状;通过互联网、教育期刊等搜索、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做好方案撰写的理论准备工作。

2、实践研究阶段(2021年9月—2022年5月):组织本课题组教师,按照计划,做好提主题教学模式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方法的探究,对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实践。

3、研究总结阶段(2022年6月—2023年6月):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果进行梳理、反思、总结,形成研究报告,结题。

六、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课题项目组组建,讨论研究内容与方法。

2、制定研究方案。

3、搜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为前期研究准备资料。

4、组织开展关于主题教学模式、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相关学习。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

主要进行文本研究、教学研究等,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形成阶段性经验总结。

1、调查问卷:《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调查表、《初中历史课堂落实学科素养现状分析》调查表。

2、教学案例研究课:《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典型课例集》。

3、论文:《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1、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讨课。

2、形成基于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构建。

3、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专家组对课题项目验收。

七、主要成果

1、《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典型课例集》

2、《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3、《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对研究项目进行了论证,成立了研究组,对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内涵挖掘,制定了研究方案,组织了集体的学习研讨。主要工作是为研究的启动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资料整理。

1、组建课题项目组,讨论研究内容与方法。

2、制定研究方案。

3、搜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为前期研究准备资料。

4、组织开展关于主题教学模式、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相关学习。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美]科瓦利克·苏珊和奥尔森·卡伦.《ITI模式:综合主题教学(第三版)》[M].教育书籍.199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怀特·罗德尼·M.《主题教学如何改变历史教学》《结算所》[J].1995(3)

[4]顾小清.促进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5]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6]黄牧航.论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二个层次[J].中学历史教学,2011(4)

[7] 唐朋,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主题设计一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3)

[8]肖永灿,初中历史主题教学初探[J].华夏教师,2018,No.102(18)

[9]谢芳洁,孙斌.立足历史主题彰显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8)

[10]李婉姬.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 刊),2019(01)

有关历史的研究性课题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性研究课题的主要类型

撰文:王淑娟

上一篇: 文学史料的鉴别与考证
下一篇: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项目纪实(范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