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异同有哪些?

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异同有哪些?

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异同有哪些?班门弄斧,抛砖引玉,逐步完善显然,「思想史」和「哲学史」都是历史的一种类别,但「思想史」更接近「历史学」,而「哲学史」更接近「哲学」(乃至干脆就是哲学的一部分和重要方法)。

班门弄斧,抛砖引玉,逐步完善

显然,「思想史」和「哲学史」都是历史的一种类别,但「思想史」更接近「历史学」,而「哲学史」更接近「哲学」(乃至干脆就是哲学的一部分和重要方法)。

如另一答主所举,陈来教授作为哲学学者,通过生成和发展关注朱熹而成的《朱子哲学研究》,就是哲学史作为哲学方法论的体现,这种专人思想研究大致是黄宗羲以来学案体哲学史方法的发展。余英时先生作为历史学者,所关注的思想,是“察势观风”的“风”,用马哲的话“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具体是什么,它们怎样“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即思想是历史进程中的思想。

其实,还应该注意到作为社会学者、语言学者介入的思想史。

插话:关于某某学者与某某学家,某某家的概念确实也和家有关——暗示其亲缘关系(表现为学缘,即传承关系)。如果按库恩之范式划分,那么九流十家的家是各有“传统”的(而《汉志》以为是来自王官传承)。“科学家”,暗示的是其方法论和治学的一致性。笔者更倾向用学者,而非学家,因为“学家”指一类人,而学者指此类中的一员。

从范畴上说,「思想史」包括「哲学史」。思想政治课本[^1][^2]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那些从实践到哲学认识的中间精神产物都可以被认为是思想(经验的不同表达也是思想)。即,「哲学史」是「哲学思想史」。

精神成果方面的历史,容易被「专门学科化」,即一些专门史会归类到对应学科,而不是历史学门类。比如数学史在数学系而不是历史系(教学实践),科学技术史专业设在理学门类(教学管理,学位制度)。但它们仍是历史,有共性。

哲学史,古代智慧及其思索的流传

虽然引用斯坦福哲学百科更好,但笔者懒得翻译或堆砌材料,以下引自中文维基百科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和观念的研究历史。具体涉及到哲学史的问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哲学在历史上如何变化?推动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可以从以前的历史哲学文本理解到什么?

所有的文化(无论是史前,中世纪,或现代,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或世俗的) 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并通过继承或独立发现来创建理论。这种理论包含不同的思想,例如(但不限于)理性主义(通过逻辑创建理论),经验主义(通过观察创建理论),甚至可以通过信仰跳跃,希望和继承(如超自然哲学和宗教)。

所谓独特理念,也可以称之为「传统」,如「中国哲学传统」,「印度哲学传统」。

又或者,「哲学史」是哲学问题与回答及其时代背景的记录。

什么是思想史?思想史的范畴及其边界?

通称的「思想史」(指不加学科前缀,如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与之对应的则称专门思想史,如《中国道教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者服膺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导论》中的说法(或问题)。

第一,……,思想史到底属于思想,还是属于历史?第二,如果是后者,那么,它是否应当重新确立它叙述的对象,在思想的历史中不仅有精英和经典,而且有普遍的、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支持着社会生活,……,那么后者是否应当也纳入历史时间加以考虑?

通用或普遍的思想本身没有一个专门的学科,笔者通常归于哲学,并认为哲学及宗教学的研究包括了过去人们的主流思想。其次便是心灵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组成的思维科学,认为这些研究包括了人们的思想基础和现在主流思想成因。

在福柯(《知识的考据》)那里,思想史是利用一切可用的客观知识(笔者借用波普尔的说法,以涵盖众多列举,大致可以理解为有文字的材料、只言片语)材料专注不为人习知的思想。

思想与知识相比,就字面义而言,思想大于知识。谁的异思幻想可以称为知识呢?思想史不能漫无边际到千年前河边小村的牧童平凡日子里的一瞬。因此相比迭代的知识,思想更体现出某种趋向。

异同比较总体比较

「哲学史」的成熟度高于「思想史」。理由是:「哲学史」已经出现了多家「哲学史学史」,而且哲学史是传统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而「思想史」的系统化(学科化)还未形成,即存在某种通称的思想史,而不存在某种共识的思想史。

注:成熟度还体现在术语、学科共同体、体系培养等方面

例:老子思想/哲学,是道家哲学,主要见于《老子》(或称《道德经》)一书。春秋楚国祭祀与中原诸国祭礼活动及其解释,分散在美学、考古学、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可以说老子的(被学者划分和提炼的)美学思想反映老子哲学,不能说画龙点睛故事的流传反映了万物有灵和灵性赋予仪式的思想(实际上似乎也不够成,大致是这个意思)

「思想史」完善度高于「哲学史」。哲学史关注哲学,而哲学被称为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系统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哲学试图建立一整套解释世界的理论,但那些不能或尚未解释的地方并不是空白,而是被已有的思想占据。

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哲学的神秘主义空缺(此处指悖离早期儒家伦理的怪事,如无性繁殖)被天人感应所填充,而这种至少是孔子后的舶来思想逐渐正规化(董仲舒),以致于构成「神道设教」和被称为「儒教」的儒家哲学形态。

起点

显然,「思想史」的起点早于「哲学史」。早期思想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哲学的?经典的哲学传统是西方的,所承认的是泰勒斯。但为什么是泰勒斯?因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提出后,人们发现他是有记录的最早回答本原问题的人。也就是说,最初的哲学是被追溯的。而最早的思想,如其字面义,当人有意识的那一刻,思想就产生了。

从意识到思想(思考和想象),再到哲学,“最初”是模糊的,但大致时段是有的。什么促使了人的思想?这些零碎的思想如何孕育了哲学?

前者进入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后者是哲学在回答“哲学是什么”所关注的。

这也突出了「思想史」与「哲学史」对书写者要求的差别

研究与书写

「思想史」的单元是一个时段的切片,「哲学史」的单元是哲学家或哲学问题(共时问题的哲学家回应,历时问题的哲学流派回应)

历史的书写,总会体现某种时间性,即一事物的来龙去脉。「思想史」单元的起点是社会存在,而「哲学史」单元的起点则是哲学问题。类似地,其他专科思想史的起点也都是学科问题。只有在分析这些学科问题时,相关的社会背景才有意义,否则可以单纯地思辨。「思想史」或「一般思想史」之所以减少思辨,现实的原因是一个历史学者并不能通晓一切,因此,他/她一方面在书写着思想的事实(那些只言片纸的证据所分析和合理假设补充的),一方面解释着思想是如何产生和作用的,并通过已经发生的事实完善思想的演变过程。

对象与材料

上一篇: 太空探索:揭秘人类登上月球的艰辛历程!
下一篇: 小米发布无线 AR 眼镜「探索版」,官宣 AR 无线时代从此开启,你如何看待这款产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