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育樒杨雪刚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关键词:情感教育;创新;兴趣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中学数学具有内容上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 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 — —数学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表象创造、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 和‘心理自由’ 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 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 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
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 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三、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四、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人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 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挖掘。 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作者单位: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第二中学162850)论地方史的初中历史课堂运用樒高小丽摘要:地方史指的是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包括发生在这个地域的事件以及这个地方的历史人物。 这种历史具有比较浓烈的乡情气息,学生在学习这种历史时可以强化他们的自豪感。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地方史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地方史;常州;课堂教学一、地方史的概念及常州地方课程资源地方史指的是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包括对某一地域的历史发展、有关人物或事件的记叙。 即使是一个小地方也可以有久远的地方史,各个地方史的存在组成了当代的中国历史。 也可以说,中国史的细胞就是地方史,地方史是整个中国史的缩写。笔者所在的常州是一个具有 5000 余年文明史,近 2560 年建邑史,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城市。 常州具有城河相依的古城形制,遍布全城的古迹遗存,丰富的文化资源,春秋时期植根发芽的吴文化,南北朝时期的齐梁文化,明清时期的五大学派,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也是历代名人辈出之乡,名人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四。 仅一个小小的青果巷,就走出了唐荆川、恽鸿仪、盛宣怀、李伯元、瞿秋白、刘国钧、周有光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被公认为全国罕见的文化现象。二、地方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科书的历史事件多发生在一些中心城市,对于常州学生来说,教材中的事件不仅从空间上而且从时间上对他们都很遥远。 作为一个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很少,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了解的比较多。
有鉴于此,笔者开始尝试将常州地方史运用到历史课的教学中,地方史资源身边俯拾皆是,很多旧有的知识被激活,研究的时候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对各知识点的了解和体会也不断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得到很大提高。三、课堂中历史知识的运用在明确地方史的各种特点之后,教师应细致研究地方史,全面了解地方史,并逐步将地方史运用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来。 课堂中地方史的运用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1. 教师直接介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直观地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某些地方史的发展情况。 最好将地方史整理成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样,知识就带有了故事性,在讲解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热情;也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以地方史补充课本历史的空白,让历史课堂更加充实自然。 比如枟张骞通西域枠这一课,根据常州人对两种食物的称谓,笔者去菜场买来了胡萝卜和胡葱。 初一学生对于食物特别敏感,课堂上一看到老师手里拿着胡萝卜感到很好奇,我让学生概括这两种食物的相似点,他们发现名称前面都有一个“胡”字。通过查书,知道胡字在古代特指少数名族,在西汉则代表匈奴,一个耳熟能详却从没深思其意的名字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2. 学生调查展示地方史是地方鲜活的记忆,其资源是丰富的,既有文字资料,如地方志、拓片、家谱、旧报刊等等,也有实物资料,如文物、遗址、古董、老照片等等,还有无形的资料,如传说、民谚、方言、老人的口述等。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地方史资料,有的时刻要学生回家找一找“古董”,有时要“采访”爷爷奶奶,有时要上网调查常州三十年历史变迁,有时要寻找姓氏中的故事⋯⋯,学生做好准备后,课堂中有时候他们自己会主动要求站起来讲,比如讲到大跃进的时候,由于很多学会回家了解过了,很多历史现象他们会主动举手站起来讲,也会在课堂上分享大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往往能激起大家的共鸣。3. 疑问讨论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探究问题。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书上的知识有时候会与地方史的知识发生“冲突”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可以将地方史课本历史很好地结·86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