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举国上下对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义愤填膺之时,我们八年级的历史学习进入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对这次战争的讲解,我与当前时事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到了就是当年战争的失败,不平等《马关条约》的签订,我们才痛失钓鱼岛。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国会保持铮铮铁骨,绝不退让。最后让学生对当今国人对日本的抗议活动畅所欲言,谈论爱国要理性、抗议要依法,不然就是害国。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教学效果很理想。
这说明我们历史教学不能一味地只讲历史脱离现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学习历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产生探究历史的渴望。学生在追根溯源的探究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可以说历史的学习只有和现实相联系,历史才更有生命力。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有意义。脱离现实而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很难收到成效。
教学中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必须树立其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学生是社会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差异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认知能力;关注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能力的提高。正确的教学观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步入社会生活的实际本领,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其次,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我们要牢牢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即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因而顺理成章地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型。因为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爱好与特长。
再次,联系生活讲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重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求知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话。
最后,要注重历史教学与国际国内时事的结合。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的时期,他们关注的事情范围比较广,但是,由于他们学习压力较太,业余时间较少,无暇透析现实生活中的深层问题,这就为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空间。为此,教师要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及时将有关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总之,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课堂效率也大为提高。
(作者单位:周口市第二初级中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