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主办、中共党史系编辑的《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9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辑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杨凤城教授主编,耿化敏教授担任执行主编,设“本辑专稿”“党史国史研究”“新时代研究”“口述历史”“他山之石”五个专栏。
主编:杨凤城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执行主编:耿化敏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本辑要目
本辑专稿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研究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
李捷
(中国史学会会长、研究员)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历史的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资政育人作用,将学习党史、国史、军史作为各级领导千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历史学研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指导史学研究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研究的根本遵循。
党史国史研究
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局领导人调整的决策考论
戴茂林
(辽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摘 要
近年来,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局领导人调整的决策,成为党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史实出发,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局领导人调整的重大决策,并非个人运作,而是在东北战略方针转换的大背景下,针对东北战事的特殊时期和特定条件,从特定领导体制造成的东北局和军队指挥机关难以合在一处的情势出发,所进行的果断决策,使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有了团结统一的领导集体。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决胜东北的特殊时期采取的这个非同寻常的重大举措,对解放战争时期能够在东北取得辉煌的胜利至关重要。
1946年中共在东蒙革命的游移与进退
李国芳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摘 要
相对于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民族问题处于附属地位,这是共产党人的既有理论规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党政军陆续进入蒙古族聚居和蒙汉杂居的东蒙地区。在这里,要动员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减租、清算,搞阶级革命,既合乎意识形态,又是以往经验的延续。可在国共争夺东北的大环境下,要做好东蒙当地蒙古族势力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照顾他们的政治态度,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民族问题。阶级革命与解决民族问题,究竟孰先孰后,一时难以决断;理论、经验与现实之间,就此产生紧张。对此,当地中共党组织起初并无定论,犹豫半年之久;继而坚决推进阶级革命,不料全面碰壁;最后,只得根据实际情况,退回到首先解决民族自治问题上来。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三次变动(1945—1956)
李桂华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 要
1945—1951年,中共中央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认识逐渐清晰,认为其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此后,中共中央曾于1952—1956年先后三次调整对各民主党派性质的判断,最终于1956年4月再次强调了各民主党派的资产阶级性质,并对各民主党派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不符合实际的阐释。1945—1956年中共对各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演变,是中共根据形势发展和认识变化进行的调整,有着曲折演进的复杂过程,是对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探索。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组织体系的初建
(1949—1956)
吴艳玲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对党报党刊的领导方式由“集体办报、专人负责”演进为“党委领导、集体负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新闻宣传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中共对于“党委领导、集体负责”中党委责任的要求更加明确,各级党委宣传部成为党领导新闻工作的重要助手;对新闻宣传的管理,则从党政分开发展到一元化领导。
新时代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的理路
黄延敏(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君(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阐发,重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当代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塑造领导干部的功能解读及实践,对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口述历史
我的妇女工作四十年经历
李宝光 口述
耿化敏 吴娇 采访整理
【口述人简介】李宝光,1921年生,曾任三届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四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中共河南省委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采访整理人简介】耿化敏,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吴娇,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 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全国妇联建立70 年。总结党的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有重要意义。我从1937年11月参加革命,至1979年11月调离全国妇联,从事党的妇女工作逾四十年,亲历了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特别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许多历史事件。现就其中一些印象比较深刻、有些历史价值的工作片段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希望能对妇女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有所帮助。
我在妇委和妇联工作的几点回忆
杨蕴玉 口述
耿化敏 采访整理
【口述人简介】杨蕴玉(1919—2022),曾任三届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
【采访整理人简介】耿化敏,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摘 要
从1946年在太行区五地委妇女部部长工作开始,直到1975年转行从事教育工作为止,我一生中有近三十年的妇女工作的经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全国妇联建立70年。我将自己的这一段工作经历做一简要回顾,供后人研究参考。
他山之石
论关于毛泽东时代历史的海外研究
[德] 文 浩
(Felix Wemheuer,德国科隆大学教授)
摘 要
近年来毛泽东时代历史的海外研究中,最具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体现在对中国社会的某些方面和一些个案的研究上。就史料而言,一方面,档案资料可获得性的不均衡造成了毛泽东时代研究在时间、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学者得到了很多新的资料,包括口述历史、回忆录以及已经出版和尚未出版的日记。从问题意识与所获资料的情况出发,社会史可以考察国家、地方或微观层面,可以考察社会群体的状况,也可以考察个人的生活经历。但不应将地方历史与国家历史对立起来,而应将这段历史研究建立在多重方法和多样性资料的基础之上。
当前英国中共研究的谱系变化、地理分布与发展趋势
罗健男
(英国杜伦大学政府与国际事务学院博士生)
摘 要
英国的汉学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一直处于海外中国研究的前沿。虽然英国一直有忽视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倾向,但由于中共党史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英国也出现了一部分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与国内的研究相比,英国学界在关注问题和研究方法上既有差异又有共通之处。一方面,英国学界具有明显的将中国问题归纳到某一范式倾向;另一方面,英国学界的研究角度正在逐渐向个案和基层靠拢,在主要研究内容上和国内学界有接近的趋势。最后,英国的研究并没有完全独立的发展,而且研究资源在英国的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简介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创刊于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含:中共党史系)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与现当代中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理论、历史人物、海外中国研究等各方面。体裁包括专题研究论文、历史考证、理论阐释、治学札记、学术动态、书评、史料文献等。设有本刊特稿、主题讨论、专题研究、他山之石、书评等栏目,并适当刊载一些珍稀文献和口述史料。
本学术集刊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性集刊资助项目(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AMI综合评价核心集刊(2022年),荣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颁发的优秀新创集刊奖(2016年),并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集刊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重要来源期刊收录,已成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领域的一方园地,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本学术集刊将坚持问题导向、学术创新,聚焦中国共产党之治,发挥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学科平台优势,关注和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与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知识供给与期刊(集刊)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