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泽意(Fabio Lanza)出生于意大利。90年代从威尼斯大学毕业后,蓝泽意前往北京大学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语言交流;2004年,Lanza取得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于亚利桑那大学历史系、东亚研究中心任教至今;走进其办公室,可以看到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时期的宣传画。
亚利桑那大学
Lanza教授的第一部著作《城门之后》,从各年代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从五四运动开始北京天安门的历史变迁;作为一个拥有旅游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文化历史学家,蓝教授还在《首都的诸多矛盾》一文当中,评价了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对首都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
Lanza教授的第二部作品,是他和同事Jadwiga E. Pieper Mooney合著的《去中心化的冷战史》。蓝教授认为常见的冷战史研究过于注重于超级大国博弈、政府视角叙事以及两大阵营的对抗,因此写下此书,尝试着从相关国家的城市社区与街头平民视角对冷战历史进行去中心化的叙事,特别是中国“文革”在冷战史当中扮演的角色。
亚利桑那大学里,Fabio Lanza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向美国学生系统地介绍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历史进程。在Lanza教授看来,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读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和鲁迅的小说;了解中国革命的进程,必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作为文化历史学家,Lanza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关于东西方的两种表达(Oriental/Occidental和East/West)的区别。关于这两套表达的区别,通常的说法是前一组单词表达文化层面的东西方,后一组单词仅是地理概念。不过,蓝教授却强调,Oriental的用法在先,East Asia/Far East的用法在后,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东方的认知不断加深和细化。
如果了解Oriental一词在用来表示人群的语境下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不难体会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一开始,orient表示欧洲以外的整个东方文明圈,oriental则是与“黄祸论”紧密关联的“东方人”,中国遭遇着列强的蹂躏;后来,经历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并用70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学者也开始将笼统的“东方”细分出远东、中东、东亚、南亚等概念,并将中国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称为“亚洲奇迹”(Asian Miracle),而以前关于东方的偏见则被萨伊德(Edward W. Said)归为Orientalism(东方主义)。
“黄祸论”下的东方:
1901辛丑年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觉醒年代:
站起来:
抗日战争胜利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富起来:
强起来:
国庆70周年阅兵:
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
2021辛丑年: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你们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出发跟中国说话
谈到新中国历史,作为文化历史学家的蓝教授十分看重影像资料以及艺术作品对历史叙事的表达,特别是文革与平方风波这一段,他让我接触了许多国内看不到的文革史;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Lanza非常看好贾樟柯与范立欣导演的电影,特别是反应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生活的《归途列车》;如今,他正在专心于整理大跃进与文革期间的档案资料。
Fabio Lanza出版的第三部作品《毛泽东思想、激进主义与美国东亚研究》是对文革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此书讲述的历史背景,是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知识青年逐渐开始了对于了解亚洲的向往: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加入了反战运动,并在运动中对亚洲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时间段,正是许多知华派学者如欧伦斯、白莉娟、谢淑丽求学的时间。
本书的研究视角,则是探讨冷战大环境下,中国的“文革”以及“输出革命外交”对于“全球激进60年代”当中美国亚洲研究热潮、反越战运动、法国五月风暴乃至整个冷战史的影响,以及八九十年代中国停止输出革命后世界“毛泽东热”的退却。
如今,蓝泽意教授正在专心于整理大跃进与文革期间的档案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