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达
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贵族家庭内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一种制度,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以正妻的大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的内容(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
口语理解
所谓宗法制,就是宗族内部怎样继承分配权力的制度,即“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为何建立这样一种权利分配制度,就是为了避免因为争夺权力而引发内乱。古代关于贵族后代记载较少,但帝王的祖先及子嗣(儿子)记载较为翔实,如:《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虽然夏商周的贵族未必像刘胜那样,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但由于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般贵族的子嗣都有20多人,那如何解决谁来继承自己位置的问题,是让人头疼的!如果以贤,就会出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成为储君)的乱象;如果以长,正妻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正妻的孩子先出生!而且一般正妻,家庭背景与丈夫的家庭背景相当或者略大于,所以正妻的孩子得不到合理地位,正妻的娘家人肯定是不乐意的,而丈夫一般是不愿有时也是不敢得罪。所以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更好的稳定,宗法制是当时能想到最好的权力分配制度。通俗来说,宗法制就是父亲的权力怎样分配权力,分配给谁的制度。
学者观点:
刘梅生:宗法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的传统习惯演变而来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法也被改造成以血缘为纽带的,调整家庭内部关系与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所谓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血缘链条,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确定为“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用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西周的宗法制度是联结奴隶主贵族“家”与“国”的桥梁,是政治与伦理融合的表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