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本刊编辑部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年第2期
2021
✕
summer
0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业发行成就巡礼
【摘要】新中国的出版业发行经历7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以时间为轴,将发行事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建立起国家规模的出版发行事业,发行市场改革推进、多渠道共同发展,“书香中国”的践行者。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十大重要成就,力图展现70年来比较全面的发行业概况。
【关键词】出版业;发行;70年;成就
【作者】芦珊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01
02
新中国书刊拉美发行网的历史变迁
【摘要】本文梳理了新中国书刊拉美发行网起步、快速发展和急速衰落的三个历史阶段,总结出导致前后巨大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对外书刊发行政策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来源于决策者对于跨文化传播本质的模糊认识,囿于历史局限对于拉美书刊发行网的贡献不足。
【关键词】新中国;拉美;书刊;历史变迁;跨文化传播
【作者】何明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02
03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发行研究:
阶段历程、发展特点与问题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民营书业发行是推动中国出版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服务出版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力量。纵观其发展阶段,可分为早期民营书业组织的产生与“二渠道”的形成(1978—1992)、民营书业二级批发权的获得与专业化发展(1992—2003)、民营书业获得总发行权与电商时代下的发行扩张(2003—2012)和民营书业发行渠道多元化与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同时,持续推进的出版体制改革是民营书业发行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其实践探索不断为中国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注入活力,并与互联网出版技术迭代升级紧密关联,与出版法制建设同步以及是中国出版现代化观念的直接反映等特点,给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关键词】改革开放;民营书业发行;阶段历程;发展特点
【作者】刘浩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科研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辑
03
04
从武英殿修书之处到建制机构武英殿修书处
——武英殿修书处的运作时间
与机构正式成立时间探讨
【摘要】清代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时间,学界有多种说法,其中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雍正七年(1729)武英殿造办处“改为”武英殿修书处这两种观点有清代官方文献依据。但这两种观点均有可商榷之处。康熙年间,“修书处”并不特指武英殿修书处,而是泛指“修书之处”,因此,康熙十九年武英殿修书处“成立”,其含义是武英殿修书处开始运作,而雍正七年铸“武英殿修书处图记”,意味着武英殿修书处作为建制机构正式成立,而不能简单地表述为武英殿造办处“改为”武英殿修书处。
【关键词】武英殿修书处;武英殿造办处;康熙;雍正
【作者】张小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04
05
乾隆朝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与《二十一史》重刊规划探究
——以解读方苞
《奏重刊十三经廿一史事宜劄子》为中心
【摘要】乾隆朝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和《二十四史》的刊刻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方苞《奏重刊十三经廿一史事宜劄子》的解读,发掘正经正史刊刻的细节,对武英殿《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的重刊规划进行考察。
【关键词】武英殿本;乾隆帝;方苞;《十三经》;《二十一史》
【作者】董润泽,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主管
05
06
《抗敌妇女旬刊》研究
【摘要】《抗敌妇女旬刊》是抗战初期由西京市(今西安市)妇女抗敌后援分会编辑出版的一份刊物。虽然因客观条件制约,其办刊时间较短,每期版面内容也相对较少,但其明确以农村妇女、广大城市家庭妇女和劳动妇女为宣传对象,始终坚持通俗办刊,与同时期存在的其他妇女刊物一道为动员大后方妇女参加抗日救亡,促进妇女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刊尚未为学界所关注,本文拟对其进行专题研究。
【关键词】《抗敌妇女旬刊》;妇女抗日救亡;妇女解放;编辑出版
【作者】叶慧娟,《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编辑
06
07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
生活书店企业文化新探
——基于《店务通讯》与《会议记录》的考察
【摘要】《店务通讯》与《会议记录》是生活书店两份重要的史料文献,在真实而丰富的实录中呈现出书店民主、忠诚、服务等多彩的内部文化景观,这些文化内景与其外部公共形象是和谐一致的。“民主的纪律”是书店文化的价值观内核,它是基于企业的合作属性、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领导人的伦理型人格等共同凝结而成的。这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深刻揭示了出版业文化性与商业相统一的本质属性,尤有现实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生活书店;企业文化;邹韬奋;《店务通讯》;《会议记录》
【作者】洪九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07
08
杨坚编辑观及其精神论略
【摘要】杨坚是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出版编辑家、古籍整理专家,是一位一生坚守编辑岗位的有成就的编辑模范。在长期编辑实践中,杨坚形成了“塑我—塑文—塑他”三位一体的编辑观:“塑我”即编辑主体通过知识积累、深刻学习与实践经验等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有能力胜任所要从事的编辑工作;“塑文”,即塑造社会文化;“塑他”即将编辑出版的精神文化产品传播给读者以达到培养读者、提高读者,最后塑造读者的目的。在这种编辑观的指引下,形成了“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实践精神、“乐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投射出湖南出版人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精神特质,成为后辈出版人重要的精神营养。
【关键词】杨坚;编辑家;《船山全书》;编辑观
【作者】陈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08
09
陈原的“天鹅之歌”:
倡议出版《赵元任全集》
【摘要】本文结合陈原关于《赵元任全集》的书信,真实再现了陈原推动《赵元任全集》编辑出版的完整历程,从多年呼吁到积极筹备,从挂帅编委会到统筹推进各项具体事务、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甚至抱病为全集撰写前言,他真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智慧。可以说,倡议并组织出版《赵元任全集》正是陈原作为出版家的“天鹅之歌”。
【关键词】陈原;《赵元任全集》;编委会;前言
【作者】于淑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09
10
12
12
《张文襄公四稿》的编纂与出版
——以《赵凤昌藏札》为中心的论述
【摘要】张之洞以儒臣名世,留下大量文稿。为整理这些遗稿,其幕僚许同莘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最终编成《张文襄公四稿》,奠定了张之洞全集的规模和体例,得到高度的评价。《赵凤昌藏札》收藏的相关书信,能够大致还原《张文襄公四稿》编辑出版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秘辛与曲折。
【关键词】《张文襄公四稿》;许同莘;赵凤昌
【作者】李志茗,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0
11
林憾庐与《宇宙风》
【摘要】随着林语堂的赴美和抗战形势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文学杂志《宇宙风》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它从一开始的“近情”文学后来成为宣传抗日的一个阵地,刊行十二年,贯穿抗战始终。而作为这份杂志唯一一位从一而终的编辑,林憾庐七年的坚持和努力使这个刊物为人们在战时补给精神食粮等方面贡献巨大,但目前学界对林憾庐的关注较少。文章用史料分析法,梳理了林憾庐与《宇宙风》的来龙去脉,并对这份刊物在抗战时期的影响进行阐释。
【关键词】林憾庐;《宇宙风》;抗战文化;坚守
【作者】王伟歌,巴金故居馆员
11
12
近代言论空间的产生与民族主义的启蒙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述评刘健
【摘要】本文归纳了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一书中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勾勒出全书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论述逻辑,并且强调了书中隐含的关于晚清新式报刊的两大作用:构建言论空间与启蒙民族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该书对于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书中研究存在的两点不足进行适当的探讨。最后,本文认为当前的新闻出版史研究应该更多地面向微观史尤其是观念史的路径。
【关键词】晚清;新式报刊;知识分子;言论空间;民族主义
【作者】刘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2
13
媒介研究视野下的晚清政治文化变革史
——评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一书以媒介为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关注晚清时期士人社群对报章杂志这种新式传媒的使用所参与造成的社会关系与思想机制的震荡变动,是一部颇具启发性的媒介研究视野下的晚清政治文化变革史研究著作。该书论述晚清新式出版业与政治文化关系,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论对话,在历史论述中引入理论模型,而能够把握历史现场本然的状态,不为理论预设拘牵,做出基于中国本土历史的判断。晚清新媒介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的士绅阶层,他们通过报章所缔造的民间言论场为中国带来一种公开而理性地讨论公共事务的横向话语关系,突破了上情下达的纵向专制秩序,而官方政府也以禁制、对抗、规范等活动加入新媒介言论空间的塑造中。注意新式出版媒介本身的物质、技术、经济属性对文本传播扩散的影响,士人圈子之外,报章杂志如何辗转影响大众实践,是本课题可继续延展的方向。
【关键词】媒介研究;晚清社会;报刊出版;思想史
【作者】何旻,首都师范大学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中国出版史研究》是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季刊,16开,192页,2015年8月创刊。在2019年3月26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中,本刊在新闻出版类期刊中,全文转载量名列第九,全文转载率名列第一,综合指数排名第三。《中国出版史研究》以“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为宗旨,立足中国出版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史实发掘和史料整理,以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出版活动、事件、人物、机构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出版发展规律,为繁荣中国出版史研究、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发展服务。
订阅方式:1、直接到当地邮局订阅,或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邮发代号:80-142。2、电话订购:(010)63458246 63453762 吴老师3、网上购买渠道:登陆“杂志铺”网站(),在搜索栏搜索“中国出版史研究”,即可看到相关订阅信息,按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
季刊,大16开,季初月20日出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0-1176/G2
ISSN 2095-8889
邮发代号:80—142
每期定价58元,全年4期,共计232元
记载出版历史 探索出版规律
投稿邮箱:chubanshi@zhbc.com.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政编码:10007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