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大学学习艺术史是种怎样的体验?

大学学习艺术史是种怎样的体验?

大学学习艺术史是种怎样的体验?背景T大美院史论本科。基本情况其实楼上的匿名校友已经基本说了。大学学习艺术史是种怎样的体验? - 匿名用户的回答再啰嗦几句 说点自己的想法。a

背景T大美院史论本科。基本情况其实楼上的匿名校友已经基本说了。

大学学习艺术史是种怎样的体验? - 匿名用户的回答

再啰嗦几句 说点自己的想法。

a.艺考:

艺术史专业学生的艺考应该是各学校要求不一样的吧。清美是要考文艺基础和【非常基本的】美术基础的,考试时间和清美其他艺术生艺考时间是一样的,大概是在招生当年的1月2月左右。有些地区似乎是需要拿到艺考许可证才能参加的。不过听我同学说最近清美似乎要取消史论专业提前艺考的环节,和其他专业同学一起参与考试的样子,这个可以具体去打听。

央美当年是要求我们提前寄评论文章过去,招生简章会有明确的说明,现在什么情况不清楚。

总之关于考试的事情,可以去找招生简章自己来看【央美的好像是要花钱买的hh】

b.归纳or研究?

死知识是当然的啦~从中外美术、中外工艺、中外设计以及佛教美术、美术考古甚至美术史史这些课都会开设,从古至今都会有。不过只说艺术史学习的话,我觉得本科阶段真能归纳点儿什么也算是不容易了。。其实主要还是看前辈们已经归纳好的东西,对于艺术史有一个比较宏观的认识。

就自己的经历来说,史论课程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吸收为主要的方式。结课的时候也许会有考试,也许会有布置某个题目进行论述分析,这都看老师的教学方法。每个老师研究的领域、方法不同,教授和考核的方式也不同。总体而言,归纳成果和研究课题相辅相成,并没有特别的必要非要区分的很明白。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史、论黑白分明,其实也是有些片面的。艺术史本身就是一种批评,艺术史研究并不是通常上理解单纯地挖掘整理史料和文献等,它也有独特的批评和分析方法,就像考古并不只是单纯抛抛坑挖挖罐子一样。其实有时候对于某种史料的归纳其中的筛选和分析,就足以构成一个独立课题了,需要运用综合的研究和思维方法。这些东西随着不断地了解和学习,你自己会有体会的。

举个栗子,比如这样的题目,你觉得是属于归纳多一点?还是作为课题的研究多一点?^-^

艺术史论研究_艺术史论类论文怎么写_艺术史论的研究方法

c.基本的素养?

如果完全是个门外汉的话,最基本的素养是对于这一学科的兴趣和了解。这两者要分开来说的。兴趣这个东西,还是建立在一定了解上会比较好。如果你有闲暇,在决定读美术史专业之前最好有机会翻一翻非常通俗易懂的简明艺术史,对艺术史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初步理解,再谈你是不是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对艺术感兴趣,可能是出于冲动或者炫耀,觉得逼格会很高,或者懂一点艺术很有资本很浪漫什么的。甚至仅仅是因为通过这个专业进入一个好学校(比如T大)。如果你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和时间,能够随性生活的人,那本科读一读艺术史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你的本科要和你的未来,你的理想什么挂钩,要做严密的人生计划的话,我建议你还是三思后行,至少对艺术史有个大概了解再来。我身边同学是最开始为这样那样的目的来读这个专业,结果读了一两年发现自己后悔的不得了的也不是少数。最后混混日子完事,多少有些浪费大好的时间和教育资源。

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天朝的初等艺术教育。从小学到高,特别是二线城市以下的学校,对于艺术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画点画唱唱歌的层面上,带着这样认识直接进入专门的大学艺术史专业,不仅让学生自己摸不到头脑,也给老师的授课增添了很大压力。如果在初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对艺术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理解,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了。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有一些实践基础会如虎添翼。如果完全对艺术实践没有概念,在做史论分析时,多少会有些力不从心。不过这并不是要求你要对造型艺术什么的有多么精通,而是要有目的地去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再来就是和其他专业一样的一些素质啦,思考能力理解力毅力努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所谓对艺术的感知力啊天才啊什么的要求,当然是有,而且也很重要。但是更多的时候艺术史论分析也需要方法和理论基础,这些是需要学习的。因为艺术史论的学习者从某种程度上莱说,更偏向于哲学、政治或者人类学的学习者,而不是艺术实践的从事者。所以有时候这种艺术感受力并不是绝对的,分析能力是可以通过理性和系统的培养而得到的。别因为自己看不懂现代艺术或者无法体会水墨画的意境就断定自己没有学习艺术史的细胞啊^ ^|||

在这里我可能要特别提出一个“问题意识”的素质。要怀抱着问题来学习艺术史,否则艺术史就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故纸堆,除了背会了拿出来和人吹比没有任何卵用。正因为你对艺术史充满好奇,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自己思考和兴趣的发展。这也是能在这个领域持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吧。

另外,如果你已经进入艺术史专业的学习,那么最好能有一些人文学科基础,甚至对科学思维、材料等有一定了解。如果没有精力去大范围地学习,那么也至少不要认为艺术史是孤立存在的学科,玩玩罐子赏赏画就足矣。艺术史也不仅是研究”已成历史“的东西,有时候还会对将来的艺术史发展作以展望。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形式和思维的发展的走向愈发多元化,和社会、文化、科学的联系逐渐紧密。跨界研究和多元素的综合分析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面对已成事实的古代艺术史,更多的方法论也在被不断推进中。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和敏锐的嗅觉,对于艺术史的研究也非常重要。不过,这些算是进阶之后的后话了。

d.课程设置?

匿名用户的同学已经大概告诉你了。我再补充两句。

以T大史论的课程设置为例,主要分为史和论两大类,学习的顺序也是先史后论。

史的话不用多说,中外艺术史、中外设计史、中外工艺史(这应该是前身中央工美的特色)、佛教艺术史、艺术史史,民间工艺美术史、美学史、工艺思想史、艺术市场史等。在这些史其中又会分出很多专题,比如西方文艺复兴美术史、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国版画史、元代工艺美术史等等。

论的话就大概包括画论、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设计理论、研究和写作方法论、公共艺术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也要结合一些史料进行学习。不同的老师也会给出不同的专题进行讲授,比如专业写作、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设计理论著作研读等,大多都融合了老师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有意思。

剩下的就是实习和考察。考察会有机会考察国内的大型博物馆、艺术遗迹等等,会有外出旅行的机会。实习则有机会进入博物馆或者画廊和艺术机构,当然这些是系里课程安排的一部分。

2. 出不出国?有何利弊?

如果有机会,当然要出国学习。如果你以后想在这个领域继续工作,那么挣身家镀镀金是显然的。国内的艺术史建立还非常不完善,整个的艺术史体系建设都还是以西方为模本。而国内的艺术市场更是一锅浆糊,所以出国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你以后想在文博系统工作,还是进入艺术市场和媒体。现在国外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和博物馆学、策展等专业都还是非常热门的。

而如果你要是想继续坚持研究进入研究机构,那么不管你是研究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最好能够有国外留学的经历。西方艺术不必说,如果能天天呆在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或者MoMA跟前儿,和各种大师作品零距离,那对研究将会有极大裨益。而如果研究中国艺术,一来其实很多中国艺术精品都是保存在海外的,二来换一种文化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化将会非常有意义。现在西方的东方研究也比较成熟,比如苏利文柯律格等鼎鼎大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都是西方人呢w。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实现在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取用了西方的方法论,所以当然出国去【西方世界】学习更成熟和本源的研究方法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啦。另外补充一点,如果对佛教艺术感兴趣,那么去11区留学也是个很好的选择w。

当然,如果你是要本科就出国读书,那么之后最好还能有些国内的艺术史学习从业经历会更有利于你接地气吧。据我所知在国外混进博物馆和画廊这种事需要很强的人脉和经济基础的,所以如果最终还是要回国工作,那么也要注重两边的平衡。

3. 就业及生存压力?

其实我倒是挺想知道现在哪个专业的学生就业能毫无压力的。大家一窝蜂去学金融,也不见得个个儿都进了华尔街。

艺术史专业在国内相对来说属于冷门专业。所以就业自然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曾经记得看过什么网上流传的就业白皮书,艺术史专业的就业率是最低的【笑。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想,T美一届300多学生,史论系也不过只有15个而已。所以如果真的担心就业的话,其实也有比读艺术史论更好的方向可以选择。

至于史论的就业,传统的大概就是几类:研究机构;艺术市场系统;媒体等

研究机构当然是象牙塔啦=w大学啊研究院啊文博系统, 走这条路大概硕士起步价,博士博士后还要带研究成果吧。比较困难,不过肯定还是有有志者能够通关吧。

艺术市场系统包括画廊、拍卖行、艺术经纪公司等。不过画廊的保障不一定,拍卖行这种抢手位置,想进去也不是太容易。

媒体大概就包括杂志、编辑社或者艺术传媒等。

还有一些牛逼的人最后能混成独立策展人,独立批评家,叱咤风云w

国外也有”艺术心理学“和”艺术治疗“的专业,在艺术史论的基础上对实践的技术和感知力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艺术治疗据说在国外非常高端,就学要求也相当严苛,是我们听来新颖又牛逼的就业通道。收入丰厚只是估计很难进入这个领域。这方面我并没有太多了解过,题主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另外,鉴于鄙人也有朋友在师范学校学习艺术教育,其实个人见解比起学会怎么画画然后去教小盆友画画,倒不如学习过艺术史论然后进阶教育学专业最后去进行初等艺术教育普及工作,会对儿童青少年的美育工作更有裨益。所以其实教育行业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途径,说不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艺术基础教育困境。ww

总的来说,毕竟艺术史的学生出来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总归也要养活自己。所以这几条路是我所知比较常见的。形式多样,百废待兴,但是大多都是工作环境和收入不稳定,或者工作环境稳定但收入并不富足。我们老师曾经和我们打趣过,说艺术这个东西,兴于百业之后,废于百业之前。平稳的时候地位很低微,战乱的时候干脆就快没地位了ww。所以就业形势严峻是很正常的,就我们本科毕业这还没多久,就已经有很多同学转行了。不过我相信的一点是,艺术将会在今后的社会——比起物质对于精神有更多要求、困境和挑战的社会——的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属于自己的重要的作用。虽然是一片混乱的现状,但同时也蕴藏了无限的机会。至于要不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担负这份风险,这就不是我能够回答的问题了。

随手写着写着就写了这么多,说到底我也其实只是一个本科刚毕业不久的屌丝艺术史学生罢了。对于我的这些理解和感受,题主做个参考就好。希望能够帮到你(๑•̀ㅂ•́) ✧

上一篇: 文学批评的敏锐与超越
下一篇: 探索小行星资源月球水冰,发射太空燃料库,商业航天时代已经到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