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该文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4期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作业既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重要途径

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

该文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4期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_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典型案例_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作业既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作业应有助于分层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传统历史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死板,评价绝对,压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难于有效发挥作业的价值功能。因此,我认为历史作业设计应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力求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切实发挥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人类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人物鲜活、事例生动,学生兴趣的发散点俯拾皆是,这是历史作业不竭的源泉和宝藏,是教师设计历史作业大有可为的领地。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可以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尽可能使学生在运用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和实践创新能力。如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为一位隋朝商人设计一条由镇江至西安之间最短的运输路线。既能检验考察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也能使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能力。再如设计出这样一个虚拟的历史场景:一位唐朝诗人在伏案写作,书案上铺着一卷正在着墨的木简,旁边一杯景德镇生产的瓷杯飘着缕缕茶香,背后一排书架上赫然摆放着《朱子集注》、《农政全书》等煌煌巨著。请指出其中四处历史错误。这样的历史作业完全激活了学生处于沉睡状态的历史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猜谜、历史情景剧表演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二、实施因材施教,设计因人而异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要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讲究层次性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设计历史作业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以防止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防止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如《‘电气时代’的到来》一课,课标要求是“了解“电气时代”主要发明的史实,了解其主要特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基础题,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不再望题生畏,让其整理“电气时代”的主要发明成果;B级巩固题,主要是巩固新知,内容紧扣当天所学,让其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级发展题,有一定难度,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让其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在作业设计中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量度和难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各取所需,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历史作业完成中得到成功体验,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设计生活化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实效。如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我的作业设计是:“分析儒家、墨家、法家的观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又如在学习了世界现代史以后,设计了作业《竞争对手还是战略伙伴?——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该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群体学习的协作性,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参观、调查、讨论等方式,结合历史、政治、地理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检讨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并展望中美关系的前景,从而正确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这样,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巩固拓展了课堂知识。

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设计合作探究型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有效性历史作业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丰富生活经历,探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使自己的探究成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如围绕台湾问题、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东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身边的变迁等方面进行历史作业设计,使学生通过查资料、搞调研,分工合作,协作完成。既有利于学生把离散的历史知识整合成彼此联系的、充满活力的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加强各科学习的均衡性,也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和发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增进与社会的联系,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报国之志,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入社会、接触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生本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才能具有一双慧眼,设计出高水平的历史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活”起来的历史作业有效激活学生丰富的内在潜能。

上一篇: 中学历史老师评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怎么投稿?
下一篇: 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历史探索大全集 (豆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