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美苏太空争霸烧掉了天量资金,难道仅仅为了争个大国脸面?

美苏太空争霸烧掉了天量资金,难道仅仅为了争个大国脸面?

美苏太空争霸烧掉了天量资金,难道仅仅为了争个大国脸面?1972年12月16日,一个奇怪的飞行器缓缓地落到了月球表面上,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飞行器里走出两名美国宇航员,其中一个名叫尤金的宇航员说道:“我正站在月球表面

1972年12月16日,一个奇怪的飞行器缓缓地落到了月球表面上,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飞行器里走出两名美国宇航员,其中一个名叫尤金的宇航员说道:“我正站在月球表面,我迈出了人类在此的最后一步并即将返回地球,或许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回来,但我相信不会太久。”

这艘飞船就是“阿波罗17号”,也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后一艘登月的载人飞船,那句“不会太久”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近50年。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苏为了探索太空争得头破血流,可等到苏联落幕,美国就再没派人跑到月球上挖土,太空探索活动也是能省则省,那问题来了,美苏当年的太空竞赛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大国脸面吗?太空探索到底让美国和苏联得到了什么?

01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太空探索的进步离不开美苏两位集团大佬的斗法,毕竟火箭能把卫星和人类送到太空,就能把核弹头送到对方家里,这在当时就是妥妥的黑科技。

1955年,弹道导弹发射卫星的技术已经初步成熟,美国和苏联便先后发表公告,声称将在1957年或1958年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为了抢得先机,苏联快马加鞭,从提出设想到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尽管这个183磅重、篮球大小的玩意儿,只绕地球飞行了98分钟,但却深深地刺激了美国,太空竞赛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图片

在随后的日子里,苏联一路开挂,不但拿下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和载人飞船“三连冠”,还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宇航员上天、筹备人类第一个太空站。

美国觉得以自己西方阵营带头大哥的人设不能追着苏联人屁股后边跑,必须弯道超车,1961年,美国宇航局推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阿波罗计划,目的就是要把美国人送上月球,考察一下月亮上的风土人情,顺便带点土特产回来研究。这项在当时看起来比科幻电影还扯淡的计划,居然被财大气粗的美国政府批准了。

1966年,美国宇航局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政府预算拨款,这笔钱占到了当年美国政府预算开支的4.5%,合计59.33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00亿美元。腰包鼓起来的美国宇航局立即展开了从地球到月球的航班试飞工作。

1969年7月20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向太空,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这也标志着美苏间的太空竞赛达到顶峰。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美苏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拔头筹,陆续向太空发射了三十多艘载人飞船,完成六十多人次的太空飞行。

尽管后来苏联匆忙之中出台的登月计划,但技术却支撑不起他们的想法。为了增加火箭的推力,苏联人竟然丧心病狂地在N-1火箭上安装了30个NK-15发动机,大大增加了故障概率,结果在后来的N-1火箭发射中,频繁以失败而流产。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旗子的时候,苏联的无人探测器却以每小时480公里的速度直扑月球静海,最后摔得稀碎。

这场充满傲娇与血泪的太空技术大比拼,也以美国的完胜而终结。

02

如果单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角度去看,美苏的太空竞争更像是大国的科技竞争,但如果大家真这么想,就过于低估美国和苏联的人性了,太空竞争的背后仍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

在20世纪80年代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就跟两个封闭系统一样,互相敌视不说,也没什么交流机制,双方擦枪走火是常态,偶尔还会在核大战的边缘疯狂试探。

也就是在这个暗黑风格的游戏模式下,美国推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各种手段攻击在外太空的敌方洲际导弹和航天器,防止美国及其盟国遭到核打击。

当时美国计划用250亿美元研究反弹道导弹技术,还邀请英国、意大利、西德、日本等一帮盟国参与,这就把苏联整急眼了。

众所周知,苏联当年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前后9年的时间里烧掉了450亿美元,根本没有余粮来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苏联想尽一切办法,明里暗里地反对该计划,但没个卵用,最后就只能被动投入巨额资金研发反制手段,使得本不富裕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雪上加霜。

看到苏联上钩,美国又联合狗大户疯狂打压油价,苏联的经济一下就崩了,国内物资奇缺,内部的小伙伴也开始离心离德,苏联在黑科技研发方面也就变得有心无力了。

而美国那边也好不到哪去,太空竞赛再加上打压油价,完全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骚操作,比得就是谁的血厚。苏联的经济崩了,美国的失血也不少,只不过美国的底子厚,一直扛到了苏联崩盘。

美国政府的收入少了自然要砍掉那些不能马上获得收益的计划,首先砍掉的就是那个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次美国宇航局的预算从此也开始逐年递减,最后也就支撑不起地月航线,登陆月球也就成了一段遥远的历史。

另外,以当时的人类科技来说,登月成本太大,但却看不到什么回报。

从1967年1月27日到1972年12月19日为止,一共有17个编号的阿波罗宇宙飞船飞往月球,第一架宇宙飞船阿波罗1号比较悲催,在模拟发射中发生了事故,三名宇航员全部领了盒饭。

而最著名要数的阿波罗13号,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在飞行了55个小时后,一块暴漏在外的绝缘电线引爆了飞船服务舱,宇航员不得不乘坐还未登月的登月舱返回地球,幸运的是3名宇航员都活了下来。为这事美国还专门拍了部电影,就叫《阿波罗13号》。

图片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把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条航线趟熟,而且在后来的40多年里,人类的科技能力已经突飞猛进,但美国宇航局的重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是不去探索宇宙了,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太空实验室和无人探测器上。

这里就有个问题,美国人在太空探索的收益到底怎么样?除了大国体面、国家安全外,还有哪些意外收获呢?

03

可以说,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主导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同时也起到了地球再平衡的目的,两大阵营因此都比较忌惮对方,谁也不敢轻易尝试武力解决问题。

当年美苏玩命地发射卫星可不全是为了探索宇宙,在全球发射到太空的所有卫星中,有70%是军用卫星,尤其是各式各样的侦察卫星,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对方的核力量,这就提升了军事透明度,防止由误判引发的核战争。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1958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们脑洞大开,想要在月球这种低重力环境下引爆核弹,他们的目的也非常纯粹,就是想让西半球的老百姓欣赏下月球上绽放的烟花,数据采集反倒成了次要。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月球侥幸逃过一劫,但美苏这两位大神却没有放弃太空核爆的想法,据统计,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至少进行了8次太空核爆实验,并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电磁脉冲效应,后来又经过几年研究,居然开发出了可以大量破坏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的电磁脉冲弹。

太空核爆虽然不会产生冲击波,也不会出现蘑菇云,但由此产生的伽马射线、X射线对人类是有巨大危害的,核爆产生的电磁波影响范围超过了1300公里,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几个月后,核试验所产生的辐射带会对卫星造成巨大杀伤。1962年美国的“海星一号”太空核试验,就造成地球轨道上近1/3的卫星失灵。

图片

大家看出来了吧,太空核试验最大的功能就是破坏通讯网络、消灭卫星。把核弹送到对方的头顶上引爆,即猥琐又隐蔽,而且还没办法防范,这就促使美苏两国只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签订了《战略武器限制谈判》、《反弹道导弹》等条约,毕竟这玩意儿威力太大,太空中爆核弹,很容易玩脱。

这种体制后来被美苏推广到全世界,形成了国际空间法,包括《禁止核试验条约》《外空条约》及其他条约文件。核心意思就是外太空只用于科学研究,大家谁也别在头顶上玩核弹。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太空领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这“一超”就是美国,因为无论是发射能力还是在轨卫星数量,美国都是世界第一。

04

尽管冷战时期美苏太空争霸本质上是军备竞赛,但是确实大大加速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造就了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其相关技术衍生出的民用产品,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互联网、材料学、生物医药学、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这一切与太空竞赛的科技遗产密不可分。

技术突破最明显的就是卫星通讯,整个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发射到太空的卫星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3%,而现在全球大概有700多颗通信卫星,通讯范围覆盖地球绝大多数面积。

正是有了如此多的卫星覆盖,人们能坐在电视机前就能收看世界杯直播,路盲症患者也能根据卫星导航的提示找到回家的最短路线,除此之外,卫星还能提供环境监测、气象预报、通讯广播、资源调查等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军事上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地球轨道上漂浮着有大约3000颗卫星,其中70%适用于军事目的,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大约70颗卫星来对付伊拉克。据估计,这些卫星向美国提供了约90%的战略情报和大量的目标命中信息,在给联军传送的数据中,大约70%来自美国的卫星系统。

在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发动了数次对外战争,卫星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美军能够迅速了解敌情并作出快速反应的关键。

在民用方面,太空探索也得到了不少意外的收获。

大家要知道,把人送入太空是一件特别复杂的工程,除了保障宇航员能够安全往返外,最重要的就是满足他们吃喝拉撒睡的人类基本要求。

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筹备时期,为了解决宇航员吃饭问题发明了干食和速食,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内急问题发明了尿不湿,后来这些产品都成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大众神器。

后来美国宇航局为了把月球拍清楚,又投入巨资研究图像增强技术,然后就演变成了医学上常用的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如今国内的三甲医院大多用的是进口的CT、核磁共振设备,每台都在百万级别,最贵的可能要到几千万。

大家可以算算中国有多少医院,多少台这样的设备,算下来又需要多少美金?

探索太空催生的新技术发展,使参与国的科技优势急速拉升,受益匪浅,尤其是美国在熬垮苏联之后一家独大,不少技术成了难以企及的“天顶星科技”。

从这个角度去看,太空探索不仅仅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欲望驱动,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但凡有点实力的国家都没法眼睁睁看着他国上天摘果子,自己却只能踏实修理地球,于是太空探索就成了众多国家趋之若鹜的顶级项目,也成为大国匹配身份的最佳舞台。

与美苏发展航天是为了太空争霸不同,中国发展航天的出发点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安全,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惨痛教训,要想成为一个别人不能也不敢欺负的强国,就要有强国该有的利器,发展航天必不可少。

但问题是,新中国在刚成立时,工业基础一穷二白,不要说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看得见摸不着,就连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想要脚踩油门强行起步根本不可能。

那问题又来了,中国的航天工业是如何起步的?又是如何打怪升级,最后发展成为拥有航天航空全产业链,并逐步引领太空科技的呢?

这个咱们下期再说。

上一篇: 太空探索: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壮举
下一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