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要求。史料研读在高中历史教学、高考应试、素养落实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高考中,提升史料研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破解历史考不到高分的难题。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命题更加注重素养立意下的新情境创设,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学生在高考中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了,而史料研读能大大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下对材料的分析、判断和把握能力,从而能够提高考试的分数。因为史料研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和把握材料主旨,进而分析、总结宏观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而这恰恰就契合了新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虽然我们并不唯分数论,但是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高考,最终还是以分数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的。
2022高考全国历史卷部分题型
那么,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应如何开展史料研读呢?笔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从自己开展的史料研读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首先,要对史料进行甄选。
根据历史研究关于史料的分类,再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高中史料研读的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数据史料和影音史料四种,每一种类型的史料在研读中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平时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文字史料,包括史书记载、档案文献、日记、书信往来、回忆录等,学生通过研读这些文字史料来辨别客观历史事实和主观历史解释,提炼概括主要信息,理解、阐释、运用信息。在进行史料研读时,首先要根据史料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科学的甄选,选取难易适中、容量适当的史料用于史料研读。
《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卷)》针对学生需求,科学甄选史料,难易适中,容量适当,同步教材,直击高考
其次,要针对目标任务来设计史料研读的问题。
在选取完史料后要针对所选史料设计针对性的研读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研读史料。总的来说,问题设计一定要明确具体,尽可能从小角度切入,只有明确具体的问题才能有准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要注意设问的难度,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要难易结合,有递进性,逐步深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当然设问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而且问题的答案不能仅仅是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还要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总结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史料研读的针对性,才能真正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卷)》配套练习册,小角度切入问题,难易结合,逐步深入,模拟高考
再次,史料研读时需有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在史料研读过程中,我提倡学生之间要有互动,就是对于史料的理解和看法要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合作探究来解决,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进行学习的互补。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指导学生的研读方法,如引导学生注重史料的分类及价值、史料研读的原则,包括“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等,这些原则和方法是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向,应作为必备知识牢固掌握。
通过史料研读,学生能够对重点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把握,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历史,同时提高史料归纳和概括能力,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训练,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如笔者在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讲“三省六部制”时,就从张帆教授主编的《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卷)》(中华书局出版)中选取史料补充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相关史料,并设计了问题让学生进行研读,学生因此对“三省六部制”的来龙去脉有了比交完整清晰的了解。“三省六部的沿革”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必备知识,对这一重要知识点清楚掌握了,学生也就能轻松应对考试了。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研读教学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比较流行史料教学法,关于史料研读的方法和途径还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作者为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库成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