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抢先看——探索先锋!
卫星分人造卫星和自然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用于通信、导航、地球观测等目的的人造天体,中国的“东方红”系列卫星、“北斗”系列卫星、“风云”系列卫星都是人造卫星。自然卫星是天体的自然伴随物,围绕着其他天体运转。例如,围绕地球旋转的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
造福人类
人造卫星可以观测地球大气各要素及云系分布,通过观测森林、沙漠、农田、村庄、城市、河流等,来进行资源普查、城市规划、防灾减灾;还可以通过观测海洋中的鱼群、污染状况、潮汐等来收集信息。人造卫星提供的观测数据,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通信服务、气象观测、导航系统等都离不开人造卫星。例如,通信卫星可靠性高、成本低、容量大,日常电话、电视、广播、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都离不开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能够生成气象图像、监测天气变化、跟踪气旋和风暴,从而为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对极端天气事件预警的能力。
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共由55颗导航卫星组成。2023年底,“北斗”卫星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全球商业航空提供导航服务。
✦
✦
“墨子号”人造卫星是中国研制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担着重要的技术实验任务。借助这颗量子卫星,中国已实现了千千米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有望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
目前,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接收中国“风云”气象卫星资料。“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在轨运行7颗,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气象、气候、水文、农业、林业、海洋等多个领域。
✦
✦
卫星入轨
卫星入轨需要依靠火箭的推进。承载着人造卫星的火箭被点燃后,飞速冲向预定的轨道高度,第一个推进器在燃料燃尽后就会分离并引燃第二个推进器,依次类推,经过多个推进器的努力,人造卫星就会被送到预定的太空轨道。
卫星退役
你知道吗,人造卫星也是要退役的。有多种方式可以结束卫星的服役,比如把卫星送到墓地轨道,让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把卫星接回地面,用导弹将退役卫星炸毁……中国早期的“风云一号”C星就是被导弹击毁的,这种处理退役卫星的技术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
人类对于未知的领域总是充满好奇,尤其是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造卫星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增长了见识,它们遨游太空,造福着人类社会。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 · 探索版》2024年第4期
撰文:黄宁立(上海市气象学会)
图片:维基百科、视觉中国
插画:艺潇工作室
本次探索版的新刊预告到这里先告一段落,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赶紧来看新一期的《十万个为什么》杂志吧!(其他版本预告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