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船舶声学情报研究,逐步发展为“情报+科研+产品+综合解决方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局面,七一四所工程情报研究中心的船舶应用声学团队靠着一股子不走老路的执着,正在开闯一条源于情报、高于情报的创新之路。
这是一支年轻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科技创新队伍——中船重工七一四所船舶应用声学研究中心,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1岁。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敢作敢为的勇气,走出一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军民结合、系统综合的科技创新之路。
从“软科学”迈向“硬科研”
低频噪声的处理是船舶领域公认的技术难题,处理低频噪声时面临的增加重量、占用空间等问题与总体设计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越发成为船舶声学领域技术发展的关注点。
王桂波博士在带领团队开展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国内外前沿技术,敏锐的发现声子晶体技术的发展有望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开辟新的途径。为了更好开展相关研究,所里在2012年成立了船舶应用声学研究中心,以声子晶体技术为重点攻关方向,以情报研究为突破口,迅速摸清声子晶体技术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势。之后,中心围绕声子晶体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已为某型号声隐身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中心逐步掌握了声子晶体细分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及其细节,具备进一步开展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条件。经过反复论证和研讨后决定:以情报研究为牵引,开展声子晶体技术研究和产品转化。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迅速搭建了相关的仿真、实验平台,并与外部单位建立了联合声学实验室,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集中精力开展技术攻关,一方面,深入挖掘专利、标准、图像文字、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途径,综合运用建模、统计、计算、仿真等多种方法,在基本情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演算和推论;另一方面,向外单位取经,结合标准化、质量可靠性、工业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将情报研究成果的产品转化做深做实。
目前,该中心已形成基于声子晶体技术的消声器、隔声板、回风口等多型产品,并将在船舶舱室噪声控制中得到应用。
○
○
民为军用,军民结合
多领域实现技术的
最大化效益
该中心在立足船舶领域,不断做深做实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民用声学领域的技术研讨和交流。该中心研发人员发现,在现今的体育馆、剧场、音乐厅、录音棚等建筑内部的声学设计中,有大量新技术得到应用,其中部分技术具备在船舶领域应用的潜在可行性。如:孔径1毫米以下的微穿孔板,该结构声阻大,吸声带宽较宽,并且对材料限制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吸声结构,但尚未在船舶领域内得到应用。
基于微穿孔板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该中心研究团队联合高校、企业开展船用产品策划和转化,在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成功研发了包括微穿孔蜂窝吸声板、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多款声学产品。经过试验检测,上述产品均取得了良好的声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进一步积极探索军民领域声学技术的相互转化应用,以实现技术的最大化效益。
- 以情报为先导,以一线为目标-
以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实际工程
2014年下半年起,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该中心研发人员逐步意识到,船舶舱室噪声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种或几种产品无法满足实际复杂环境的需求,需要将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一线实际紧密结合,找到最佳契合点,利用系统性、综合性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研发人员开始针对多个实船的舱室噪声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在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的同时,逐步积累多种船型、设备、工况下的噪声数据,建立数据库,为技术的升级和方案的持续性改进提供支撑。目前,已先后圆满完成多个型号的舱室降噪任务,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后续发展进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回首过往几年,船舶应用声学研究中心研究队伍不断充实,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展望未来,该中心将继续沿着科技创新之路奋勇前行,齐心协力,再创辉煌!
中船重工|七一四所
微信ID:CSIC_7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