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为回应当前颇受关注的史学研究“碎片化”讨论,作者从自身对史学研究范式理解的角度,将自己多年的文章按照“发现历史”的路径进行分类整理,即“在中国发现历史”“在世界发现中国历史”“在中国发现世界历史”,从而连缀成这本论文集。作者希望通过这本论文集中诸篇文章的论说表明自己对史学特征与使命的认识和态度,探讨史学的意义之所在,即历史学应是整体的、丰满的,充满对人、事、物与时空的论说与阐释,自有其体系特征。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对于学界讨论和学术研究均有助推作用。
作者简介
张生,1969年6月生,安徽天长市人。1994年获得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奥地利、英国、瑞士、巴西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访学。
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历史研究》编委,《史地》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在《求是》《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钓鱼岛问题文献集》(10卷本)、《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21卷本)、《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上下册)、《华东地区日伪关系研究》(1937—1945)》、《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1927—1937)》《历史·记忆·书写:南京大屠杀》等10余种著作(含合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日“《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课题10余项。担任《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2卷)副主编。
2004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3月入选南京大学首批“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9年、2015年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9年获得教育部二等奖。多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2012年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获得“卓越贡献奖”。2019年入选江苏省“社科英才”,并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12月18日,奉派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挂职担任副市长。
目录
在中国发现历史
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实践透视
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华东日、伪关系的离间和利用
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盐税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述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印花税述评(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财政预算述论(1927—1933)
蒋介石对汪精卫投敌迟未公开定性与表态之原因探析
“原典”的创建、叙事和流变——从《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开始的知识考古
在世界发现中国历史
“东亚地中海”视野中的钓鱼岛问题的产生
论汪伪对国民党政治符号的争夺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中国难民内部分层
日内瓦藏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的结构和价值
第三方压力下的殖民——日本在南京建立殖民统治面临的外国因素
在中国发现世界历史
发动革命:国民革命的起源(1920—1925)
后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