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尤学工

《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尤学工

《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尤学工《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尤学工

发现并重视历史教育,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中国历史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突出的社会意义。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了“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的思想,这可以看作是西周政治宣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以总结历史经验用来教育人们的伟大开篇。这一创举,清晰地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永久地昭示着一个信念:人们总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接受历史教育的活动中不断开辟前进道路的。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史学的发展,一方面,人们仍然要直接从逝去的客观历史尤其是逝去未久的客观历史中总结新鲜的历史经验,用以实现历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也要从累代相继的历史撰述中提炼出历史经验教训,以适应历史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史学的生命力得以张扬、延伸,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提出以史书教导太子,也是一个创举;唐太宗申言:“览前王之得失...(展开全部) 发现并重视历史教育,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中国历史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突出的社会意义。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了“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的思想,这可以看作是西周政治宣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以总结历史经验用来教育人们的伟大开篇。

这一创举,清晰地镌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永久地昭示着一个信念:人们总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接受历史教育的活动中不断开辟前进道路的。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史学的发展,一方面,人们仍然要直接从逝去的客观历史尤其是逝去未久的客观历史中总结新鲜的历史经验,用以实现历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也要从累代相继的历史撰述中提炼出历史经验教训,以适应历史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史学的生命力得以张扬、延伸,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提出以史书教导太子,也是一个创举;唐太宗申言:“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反映了一个政治家的史学自觉;朱熹提出以司马光所撰《稽古录》教育蒙童,使其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清人龚自珍站得更高,倡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史学传统中蕴含着一部历史教育思想史的宝贵遗产。20世纪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纪,是中国人民经历艰苦卓绝斗争赢得伟大胜利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充满信心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不平凡的历史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教育的内涵,近代历史教育的产生,革命历史教育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育的提升,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历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为史学工作者和所有热心并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的人提出了新的任务,而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的历程及基本经验,乃是迎接这新的任务的基本条件之一。

尤学工博士致力于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已有多年,尤其关注中国历史教育这一关系全民族基本素养的重要领域,甚为可嘉。他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用力甚勤。他的这本专著,视野开阔,可谓在历史中讲历史教育,在历史教育中联系历史,使人真正感到历史中不能没有历史教育,而史学中则应把历史教育置于重要地位,这有益于历史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本书从纵向论20世纪的中国历史教育的主要历程,从横向阐说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大问题,纵横浑然一体,叙述条理清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此为本书一大特点。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史论结合:发论,不流于空言;举事,则有所分析。这两点,都是值得称道的。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不论是分阶段研究,还是按专题研究,抑或是通论,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开拓。尤学工博士的著作自也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之处,然此书乃是这方面第一部论述比较全面、系统的专著,创始之难,亦可想见矣。是为序。2014年7月22日瞿林东撰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尤学工,男,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1991至1995年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5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2至200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学位。

1998年至今,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承担《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历史与人生》等本科课程和《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历史教育学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曾先后在《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上一篇: 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12部重大成果
下一篇: 口述史研究(第二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