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切入口和落脚点。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动力,把问题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问题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新编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教育要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一个粗浅的探索。

一、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探究形式,例如梳理分层探究型、情境探究型、专题探究型、自主感悟型、活动体验型等。但探究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一种探究式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倡导一种把已获得的知识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从知识传递中找到不仅是已有的结论,更主要的是联系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的问题教学法提倡把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分解为各种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小问题。

历史学科由于其特有的过去性和不重复性,以及缺乏实用性、实践性,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枯燥乏味。因此,有必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把探究学习和问题教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二、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于中学生具备的历史知识和课下预习历史时间都有限,要让他们提出既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又有一定深度和兴趣度的问题来,显得尤为困难。本教学法倡导教师课前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探究。首先,所设问题必须在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紧扣知识要点。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难易要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教师也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

(二)探究解决设计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由发展,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扼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因此,本教学法把课堂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展示问题、师生讨论、归纳知识点和练习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只有探究的时间充足了,学生才能充分地开动脑筋,深入地展开讨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所以,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是课堂实现探究的前提。其次,课堂探究的形式应当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充分的发言和交流,展示他们所知道的一切。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探究性问题,可由学生自行解决;对于一部分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但要注意精讲少讲,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要点或正确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探究性学习的延续

由于受时间、课时限制,课堂中的探究问题并不一定能全部概括所需知识点,教师只能选取适当内容课上探究。因此,教师应当把课堂探究学习和课外探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思考、收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作采访并写采访报告等等。

三、课堂问题探究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创设民主环境,营造良好气氛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设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独特体验,打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对事物重新审视,形成独特的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探究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此。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与别人讨论、交流、切磋,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

(二)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要有层次性和实效性。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一些老师由于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经验,求新心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设计和指导中过于“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各班的实际,因材施教。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内容上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的老师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必须紧紧围绕本课探究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这样才有探究的价值。

(三)应该转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探究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一种重要的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探究活动课的评价,应集中于探究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我认为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评价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和将所学知识技能能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

总之,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问题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要改变目前高中阶段课堂探究法的应用窘境,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不断努力,才能开辟课程改革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历史卷卷》,教育部

[2]《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 论中学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下一篇: 探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