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陈恒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史研究

陈恒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史研究

陈恒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世界史研究第一,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科研和育人的价值体系,构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缺少对外部世界的研究和借鉴是行不通的。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对文化软实力也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要求。

第一,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科研和育人的价值体系,构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缺少对外部世界的研究和借鉴是行不通的。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对文化软实力也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大力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培育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势的必然。you know who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精辟地阐明了这一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西方的历史发展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

第二,翻译外国历史著作是认知域外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本土文化建设而言见效快、意义大,同时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并增强了后者的生命力。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晓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又兴起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

第三,阅读外国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路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都是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产物,这是全程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民众在经济上日益富裕,到外国投资、留学和旅游的人数日众,这一方面需要我们阅读外国史,以便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域外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更重要的是,外国史也可以培育人们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具开放性的思维、更为完善的人格。多读外国史,不仅能让人们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而且使人们能以兼容并包的思维看待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社会和人生,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多变中汲取有益的智慧,训练理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更具全球视野、人文精神、公民意识、创新能力,可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复合型人才。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全球化时代,阅读世界历史是当代中国人应该补上的一课,而要将复杂的历史变化用通俗的语言进行阐述,离不开学者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历史上重大事件、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参考陈恒:学术全球化时代如何推进中国世界史研究,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6期。

上一篇: 台湾清华大学-经管之家官网!
下一篇: 南开大学世界史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