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的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整整30万名军民群众,准备迎接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哲人其萎是什么意思(哲人其萎乎)
下午三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之后,伴随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一刻,永载史册。
然而,当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传遍世界时,美国和台湾地区却陷入了一阵惶恐,因为中共“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竟然在这一重要时刻中缺席了,中情局特工甚至猜测当时任弼时应该在福建沿海,准备指挥统一台湾的战争。
然而,事实上,当时任弼时就在北京,之所以连开国大典都缺席了,是因为他的身体,出了严重的问题。
在玉泉山休养所里面休养的任弼时,全程通过无线电收听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心情激动的他,下意识的看向了摆放在桌子上的一个鱼缸,里面有着一群自由自在游泳的小红鱼,看着它们,任弼时的思绪回到了1915年的那个夏天,那是他和毛主席产生交集的开始······
任弼时和毛主席一样,也是一个湖南人,不过他出生于1904年,比毛主席小了整整11岁。
在任弼时11岁的那一年,跟着父亲走了60多里路,来到了长沙妙高峰下,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高小部读书。
进入学校之后,任弼时经常听学校里的人提及一位叫毛泽东的高年级学长,大家都说他是个“奇人”,这让任弼时对这位“毛学长”十分的好奇。
任弼时的机会很快就来了,那一天,学生自治会组织了一次谈论会,任弼时很快就被一个穿着长衫,手里拿着报纸的青年所吸引,只见他正意气风发的和几位高年级学长讨论国家大事。
经人提醒任弼时才知道,长衫青年正是传说中的毛泽东学长。
因被毛泽东等人热烈的讨论气氛所吸引,任弼时和几位同学一起好奇的走了过去,并主动提出希望能参与讨论。
毛泽东听完学弟学妹们的诉求之后,微笑着放下了手中的报纸,走上前来,握着任弼时的手说道:“欢迎参加,太好了!”
这一声欢迎,任弼时记了一辈子。
后来,毛主席和任弼时先后踏上了革命道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之后,毛主席回了湖南发动秋收起义,任弼时则去了白区,志趣相投的两人开始分别在农村和城市探索中国未来革命的道路。
1931年,27岁的任弼时作为中央政治局派往苏区代表团的负责人前往了闽西,在福建长汀的一间农家宅院内,见到了三年多没见的,穿着粗布红军制服的毛主席。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此时的毛主席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脸上早已不复有当年的青涩和书生气,又黑又瘦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信念。
之后,任弼时亲眼见证了毛主席如何领导红军转战南北,开辟扩大中央苏区,打败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围剿”,见证了因为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原则作战,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惨痛损失,他对毛主席不禁越发尊重和信任起来。
也正因此,当长征时期张国焘图谋不轨时,任弼时直接了当地表示了反对:“我们二方面军的同志,很多是从井冈山来的。对毛主席是有感情的,你如果强迫他们反对毛主席,他们就要翻脸,他们是不认识你的!”
抗战爆发后,因为和共产国际很久没联系了,共产国际对中共新的领导层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很够,党中央决定派遣任弼时前往莫斯科,跟共产国际介绍当前的局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
到了莫斯科之后,任弼时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介绍中共是怎样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的,他直言:“毛泽东同志才是我们党的领袖。”
任弼时的报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后来共产国际社会主席季米特洛夫,在接见任弼时和王稼祥时就明确表示:“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40年从莫斯科回国后,任弼时正式开始参与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后来又开始担任党中央秘书长,成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中央秘书长的工作可不轻松,上至人事安排,下至什么人吃大灶,什么人吃中灶,什么人吃小灶都由他一个人安排。
虽然工作复杂且繁琐,但任弼时总能安排的井井有条,处理问题也能做的十分周到,再加上他为人比较的和蔼,对任何同志都能温和相待,还得到了“党内的老妈妈”的称号。
也正因此,后来叶剑英元帅评价任弼时时,说了这么一番话: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抗战胜利之后,因为长期紧张工作,毛主席的精神方面出了一些小毛病,比起自己,他更关心身边同志们的身体健康,专门请来自苏联的阿洛夫医生为其他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阿洛夫全都检查了一遍之后,跟毛主席汇报说,大部分的领导同志身体都还算健康,只有任弼时一人身体状况不太好,他的脑血管硬化影响到了双目的视力,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听完阿洛夫的话后,毛主席不禁叹了一口气。在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里面,就任弼时最年轻,他的身体状况也是五大书记里面最差的,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结果把自己的身体也给累垮了。
青年任弼时
因为担心任弼时的身体状况,毛主席之后不止一次地劝任弼时休息一下,不要太过劳累了,但面对紧随而至的解放战争,任弼时又怎么可能休息的了,仍然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随着解放战争逐渐走向胜利,任弼时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正式离开西柏坡,准备“进京赶考”。
两天之后的凌晨时分,中央首长们沐浴着初生的太阳抵达了北京颐和园。
按照事先安排,首长们将在25日当天,于西苑机场会见军政代表和举行阅兵仪式。当时按照医生的建议,以任弼时的身体状况最好不要去参加阅兵式,不过考虑到这件事带来的政治影响,任弼时还是强撑病体参加了。
当天晚上,五大书记专门为曾经和我党并肩作战的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举办了一场宴会,任弼时因为身体虚弱,整场宴会间一口酒就没喝,硬生生的挺到了深夜十二点宴会结束。
因为这次活动,任弼时的病情越发严重,脉搏每分钟都跳110次以上。
虽然患了重病,而且胜利也已近在眼前,任弼时还是像以前一样闲不住,医生们不停劝他少参加活动,先去休养一段时间,每当这个时候,任弼时往往会说:
“等公务稍加清理后,即搬人玉泉山休养所去。”
问题是,当时任弼时的肩上,还兼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主任的担子,他又哪有时间去休养呢?
4月初“团一大”胜利召开之后,任弼时仍然想继续工作,这时中央领导们一致做了个决定:“任弼时同志必须休养。”
任弼时只得服从组织安排,前往了玉泉山休养。
在休养所里面,任弼时得到了参加革命以来久违的平静,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对习惯了紧张热烈的工作的任弼时而言,就像是一种“折磨”,他在里面仍然关注着国家大事,想着国家的未来。
当时,任弼时经常一个人在山上走来走去,思考革命胜利后,怎样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问题。有时候任弼时走着走着就突然停下来,抬头望向天空思考问题,这种情况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很是担心,觉得任弼时太过心事重重,必须想办法让他放松下来。
在跟任弼时亲友打听了他的兴趣爱好之后,工作人员专门搞来了一台钢琴让任弼时弹着玩,没事还陪他出去打打猎。
1949年5月4日,任弼时当选全国青年大会名誉主席,可惜,因为身体状况不佳,任弼时没能参加相关活动。几天之后,任弼时还出现了昏迷的症状,医生检查了一番之后,推断可能是眼底血管出血导致的。
当时,党中央的领导人们工作十分繁忙,既要筹备新政协,又要起草各类文件,但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仍然关心着老战友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当他得知任弼时病情堪忧后,专门让人送去了一缸小红鱼以及一封亲笔信,只见上面写着:
弼时同志:
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览,敬祝健康!
毛泽东
六月九日
眼见任弼时的身体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不如一天,中央专门请苏联方面派来了克林姆林宫医院的专家,对任弼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苏联专家到了之后,确认任弼时的身体状况十分不容乐观,他身上患有“脑血管显著硬化、糖尿病、心脏初期机能障碍、肝脏肥大、肾脏初期硬化、高血压”等诸多疾病,最好去苏联接受治疗。
1949年11月21日,毛主席专门和斯大林取得联系,提出希望让任弼时前往苏联疗养。斯大林同意之后,毛主席去了一趟任弼时的住处,叮嘱他到了苏联之后安心养病,尽早恢复健康。
任弼时去苏联后不久,毛主席也踏上了访苏之旅。
在苏联期间,毛主席曾两次前去看望任弼时,当他从医生口中得知任弼时的血压出现明显下降之后,高兴地紧紧握住医生的双手,说道:“好的很,好得很啊!我代表中国人民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任弼时在疗养院里待这么长时间,早就住烦了,现在毛主席来了,他专门跟医院提出了“申请”,得到医生同意之后跑去了毛主席住处看望他。
毛主席知道,任弼时这几个月在苏联吃的都是俄国菜,有心让他换换口味。就让厨师做了两样不放盐的菜和一盘有湖南特色的辣酱烧黄鱼。
菜端上来之后,任弼时身边的医生提醒主席,任弼时不能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毛主席赶紧把那盘鱼端得很高,笑呵呵的对任弼时说:“对不起啦,弼时,不是我不让你吃,而是医生的话我不敢不听啊!”
任弼时听后双手一摊,摇了摇头。之后,两位老友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1950年5月17日,任弼时结束休养,并于11天之后回到了北京。
按照医嘱,任弼时本该继续休养一段时间,但他实在坐不住,主动给毛主席写信请求恢复部分工作,几位中央领导商议后,决定同意他的申请,但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个小时。
然而,任弼时一旦进入工作状态,4个小时哪够呢?最开始他每天工作5个小时,之后又跟医生表示自己“只”工作8个小时,结果每回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
正是因为任弼时太不爱惜身体,1950年9月初,他不慎患上了感冒,血压一下子达到了185水银柱,在床上躺了10多天才缓过来。
10月1日,任弼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新中国一周年庆典,圆了当初没能参加开国大典的遗憾。
可惜,也就在这个月的月底,10月27日凌晨7点,任弼时突发脑溢血,医生抢救了5个小时都没能将他抢救回来,当天中午12点36分,任弼时同志溘然长逝,年仅46岁。
当毛主席得知任弼时逝世的噩耗之后,无疑是十分悲伤和痛苦的,任弼时逝世第二天就成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并决定以最高规格安排任弼时同志的葬礼。
就在当天,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人一起前往停灵处,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上午9点,任弼时的遗体被人从房间内轻轻地抬了出来,放到了院内棺材中。看着棺中紧闭双眼的任弼时,毛主席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刚认识任弼时的那次谈论会,一眨眼,他们都老了。
看了很长时间之后,一阵脚步声让毛主席的思绪回到了现在,原来是一名工作人员带着党旗过来了。周总理接过党旗,和刘少奇、朱德等人一起将之覆盖到了任弼时的遗体上。
9点30分,任弼时的棺椁被抬到了灵车之上,毛主席和刘少奇、朱德、周总理一起在前面扶着灵车一路前行,彭真、李立三、罗荣桓、刘伯承、张闻天、蔡畅、聂荣臻、吴玉章、滕代远、徐特立、薄一波、邓颖超、罗瑞卿、李维汉的人则跟在后面。
当灵车来到景山东街南口时,在灵车两头的两条长黄布被展开,除了毛主席和身上肩负着保卫主席安全工作重任的罗瑞卿外,剩下的16位领导人分成两列,手拉着黄布为任弼时执绋。
毛主席站在路口,望着队伍一路远去,眼中饱含着不舍和留恋,久久不愿离去。这时秘书站了出来,劝道:“主席,请回吧。”
毛主席这才收回了目光,看了一眼来时的方向,说道:“走吧。”
不久之后,灵柩准时移至劳动人民文化宫灵堂内。
因为任弼时逝世得太过突然,连墓穴位置都没准备好,所以10月30日召开完追悼大会之后,任弼时的灵柩被暂时安置在了尚在筹建中的北京市革命公墓(现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次年7月18日,刘少奇、周总理、朱德、陈云、董必武、彭真等人亲自执绋,引导着灵柩来到了为任弼时准备的墓穴,并将之下葬。
在墓碑上,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碑名:“任弼时同志之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