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天地大儒王船山 | 乡村——地理空间和古典文化的原乡

天地大儒王船山 | 乡村——地理空间和古典文化的原乡

天地大儒王船山 | 乡村——地理空间和古典文化的原乡“假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是尊重地域特色的,广阔乡土的地理风貌得到尊重和保留,则乡村可以作为母体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将会在乡村得到存续和继承发扬。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假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是尊重地域特色的,广阔乡土的地理风貌得到尊重和保留,则乡村可以作为母体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将会在乡村得到存续和继承发扬。这样地理空间上的原乡和古典文化上的原乡高度重合,正真成为现代人的原乡。”

引言

我在乡村做景观,乡村景观只有依托地域文化才能彰显其特色和生命力。

上一期视频引出了天地大儒王夫之及其作品《船山记》。可能全国的朋友对这位“入清二百年,名不出一乡”的大思想家并不是很了解,这期的视频我想大致介绍一下王夫之。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船山文化园入口

01王夫之介绍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自幼跟随父兄读书,七岁读毕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青年时期积极奔走于南明王朝参加反清斗争,更名易装,流亡异乡;晚年隐居于衡阳县曲兰镇石船山下的湘西草堂,著书立说,自称船山病叟、南岳移民,后世学者称为船山先生。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湘西草堂故居石碑

王船山是湖湘文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其船山思想影响了近一百余年的湖湘及南国著名学士——湘军领袖陶澍、曾国藩、左宗棠等,以及经世致用派思想家魏源,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以及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船山雕像(网络资料)

02古今通义| 王船山的民族大义

“故国余魂长缥缈,残灯绝笔尚峥嵘”是王船山隐居之后希冀通过文化光复华夏、实现民族复兴的真实写照。

船山从理论高度总结和定义了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主义,借以区分以血缘与地缘为媒介的狭隘民族主义,体现了华夷之分的观念。并且以民族之兴亡为“古今之通义”,视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民族复兴重于一切。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湘西村鸟瞰

当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一批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经过自己艰难的比较和选择,认识到船山思想的救世价值,将其与民族复兴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从而使船山思想走出船山,走向长沙,走向全国。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故居入口石阶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将王船山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章太炎指出:“当清之季,卓然而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人而已。”章士钊在《王船山史说申义》一文中更说:“船山之史说宏论精义,可以振起吾国之国魂者极多。故发愿申说以告世之不善读船山之书,深辜船山之意者。”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而在流血牺牲的民族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湖湘志士在近现代中华历史中所表现出的豪杰血性的革命精神离不开船山“能与仇战,虽败犹荣”的民族精神的强大加持。为我们的民族注入一种坚韧的精神力量,君可曾听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势豪言还在历史的长河里回荡。

03天地大儒 | 中华传统文化的存续

王船山千古卓绝的地方除了民族主义思想,更是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上。要想民族复兴,必先文化复兴,从文化上守住中华文明的本源。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王船山守孤抱独,以满腔的热血投入到延续中华文明基因的筑梦写照,充满使命感和担当的意识。他克服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困境,相继写出《周易内传》《张子/正蒙注》《读通鉴论》《宋论》《楚辞通释》《思问录》等一系列哲学历史著作,总共400余卷、800余万字,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成为中国文化史的一座丰碑。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船山遗书(网络资料)

谭嗣同说王船山:“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王恺运评论王船山是“南国儒林第一人”。钱穆的评价是:“船山&理趣甚深,持论甚卓,不徒近三百年所未有,即列之宋明诸儒,其博大闳括,幽微精警,盖无多让”。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行叩拜礼

船山以殉道的方式把自己“活埋”在中国文化的批判总结之中,抱孤心,临万端,成就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高峰。其大义至上,文化复兴的自觉担当使世人称之为天地大儒。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草堂庭院

04贞固的船山 | 湖湘性格标识

荣格先生说:“文化最终的沉淀是人格”。中国思想史上的后世学者常用“贞固”这个词来形容王船山的人格典范。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五百年紫藤

贞固,即是守持正道,坚定不移的意思。船山的人生选择了民族大义、华夏文明复兴,船山在选择这个崇高的目标之后,他又能坚定的坚守下去。他舍却了毕生的精力,坚忍孤苦的著书立说,创造中华文化的崭新生面,“以不能言之心,行乎不相涉之世”,这种坚忍孤苦之心正是船山最伟大的贞固所在。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后山的林荫小道

王船山是近代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地。船山的贞固体现了湖湘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船山的固即是坚定,也有固执、霸蛮的意思,“霸蛮”在湖湘文化中是一种地域精神标识,是湖湘文化自信的独特旗帜。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莫急亭

这种“霸蛮”精神为湖湘之人所尊崇光大,如杨昌济先生所言:近岁革新运动,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固由山国之人气质刚劲,实亦学风所播,志士朋兴。霸蛮的精神培育了湖湘之人心忧天下、挺身入局的担当,以及经世致用、以身殉道的气概。“霸蛮”精神千余年薪尽火传绵延不绝,尤其在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势激荡中大放异彩。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草堂庭院

05行先知后 | 王船山的知行观

王船山作为中国启蒙思想家,其船山哲学成果尤为显著,著名哲学家张岱年称:王船山是中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峰。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草堂入口

其哲学思想中的知行观是船山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提出的“知行有别,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知行相资,并进而有功”几个重要命题。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而强调知识是后天实践活动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船山的知行观成为了爱国志士们在坚持民族斗争过程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之实学精神的直接思想来源。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草堂正院

王船山的知行观,对毛泽东同志革命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受其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影响接触到王船山的思想,从此极其推崇船山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民族意识。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写作《实践论》的过程中收集船山遗书,并参考了船山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重践履重习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船山哲学思想知行观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草堂堂屋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草堂书房

王船山著书四十余载,为中华传统文化留下宝贵遗产。如今石船山下空余湘西草堂的三间土屋,几度沧桑才与我们相见,堂屋正中悬挂的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题写的匾额“岳衡仰止”,是后世对王船山一生学术成就和品格的颂扬。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草堂屋檐

06船山思想与乡村振兴

民族复兴,文化复兴是王船山一生的续梦,而此时乡村振兴也成了一代人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名乡村设计师,根植于乡村土壤的船山思想给予我诸多启发。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翻地蓄水

船山重践履重习行的思想更契合当下的乡村设计。

乡村设计应该提倡在地设计,行走在乡村,近距离的去理解地域文脉和场地精神。应该在实践中去建设乡村,与其说设计乡村,不如说建造乡村,村庄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自发性的建造过程。而这种建造过程都是依托地域特点进行的,从而形成了与地理环境浑然一体的乡村风貌。这是乡村在地设计与千城一面的城市设计最大区别所在。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挑秧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扔秧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插秧

船山乡野著书的事迹说明乡村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说千城一面的时候,不只是说城市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是指城市文化及城市个性的贫乏。而地域文化的形成首先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精辟地论述:“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岺,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海之围……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认为湖湘文化的形成是由湖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所致。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田间小朋友

现代化城市千城一面的建设造成地理风貌的单调,地理风貌的单调造成文化内容的单调,文化内容的单调势必造成群体人格的单调。单从传统文学层面讲,我们的诗学讲究情景论,当所有的景观环境都趋同的时候就会很难产生共鸣的情感。我们的小说讲究地域性,当所有的小说家都生活在同样的城市里,就会很难创作不同艺术个性的小说风景。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田间野花

假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是尊重地域特色的,广阔乡土的地理风貌得到尊重和保留,则乡村可以作为母体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将会在乡村得到存续和继承发扬。这样地理空间上的原乡和古典文化上的原乡高度重合,正真成为现代人的原乡。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村舍

船山的重教思想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振兴首先也必仰仗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也需要广袤乡土地理的滋养,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而文化的振兴不是在乡村加一个文化馆,添几块文化解说牌,或者保留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投入到教育为先,兴教办学的实践中去,只有通过教育的代代传承才能实现文化自我造血功能,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小学六一舞蹈排练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六一曲目排练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

课间活动

结语

在写船山的时候,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家乡的文化特征,像是一场寻找“我是谁”的溯源之旅。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远处的印山

王船山隐居石船山下,筑草堂孤心立说,以华夏文化复兴筑华夏民族复兴之梦。华夏子孙经过百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已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然而在实现民族富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被逼近了死角,我们丢失了文化的原乡,流亡在现代文明中找不到文化认同,迷失在现代化城市中而无所归依。

城市倘若已经自我迷失,乡村是重复城市脱胎换骨的现代化道路,亦或是成为守护传统文化的原乡。

我是十爻,我在乡村做景观!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村舍

- end -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_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_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

上一篇: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曾国藩如此推崇他?
下一篇: 【教材补完】初中历史细讲│七上历史第一课:知识梳理+同步测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