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四)近现代中国救国和强国的探索历程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分析解读2017·天津卷,4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思想的变化以清代史籍著述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对本单元主干知识考查不多。试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备考时,应熟练掌握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主干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重大理论等主干知识,注意运用唯物史观等理论分析问题2017·天津卷,9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文章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016·天津卷,13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选集为背景材料,考查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角度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角度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角度三20世纪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可持续发展地位指导民主革命,推翻专制王朝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认识这四大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都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2016·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农民在造反”“农村变动”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糟得很。’……‘糟得很’”的信息归纳;第三小问,从“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土地改革”等信息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农民支持解放战争“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回答即可。答案(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3)为“追求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解析(1)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的主张。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进一步提出“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再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二信息“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概括经济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再根据材料三信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分析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伟人都致力于追求国家富强,关注民生,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理想社会等。答案(1)主张: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3)理论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素养14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民族精神、养成合格公民的义务,致力于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的判断。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历史的重要目的。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
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例题】 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 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解析】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并没有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诗中用戏剧性的手法阐述了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救国图存、大同理想等,故A项错误;诗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今中国的地位落差,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由“1900”年可知,维新变法已失败,故D项错误。【答案】 B(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价值观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②“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在近两个世纪驱逐外侮、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
今天,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家国情怀”也有了新的发展。(2)家国情怀有深厚的人文素养①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②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观。(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①历史不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西学东渐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这一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角是地主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科学技术。(2)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是资产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政治制度。(3)第三阶段:从民初到“五四”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经历了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转变,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成果。2.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3.孙中山思想的概述: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孙中山试图在华夏大地上建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方面: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2)经济方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为防止少数人垄断土地,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并写入同盟会的纲领之中。
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节制资本”与“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目的是防止资本家垄断国计民生,维护工人、农民等基层民众的利益。(3)文化方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集中外文化之精华。孙中山描绘的中国文化发展蓝图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纪年方面,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采用公元纪年与国际接轨。又如,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山装,其基础形制来自国外服装,但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元素,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服饰、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等。(4)对外关系:益增睦谊,和平主义。中国近代遭受资本主义列强蹂躏的苦难历程,使孙中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形成了痛恨侵略反对奴役的思想,提出了“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大同”的和平主义主张。(5)实现道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不仅构想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道路设计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孙中山“将种族(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主张,希望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中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