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人的行为使历史的发展具有变动性。在历史之中演绎不出必然的宿命。故此,墨子《非命》篇对历史宿命论展开了严厉批判。
【版权提示】作者刘永在,授权墨者辩发布。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才具,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从他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就要背负着,无论怎样反抗,也无法逃避,这就是所谓的命,所谓的必然的宿命。所以在儒家典集《论语》里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亡之,命矣夫!(雍也)并且认为道行道废都是命中注定: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所以要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儒家亚圣也说: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尽心上》生死有定数,修身等待定数的到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要顺从命运的安排。
儒家讲天命宿命,讲知天命,然后畏天命,但是这个所谓知天命畏天命,包含的不仅是因为命由天定,要敬畏天命的意思。儒家讲天命还包括:我是天命所归的有德的大人,圣人,要给小人庶人的民众立命。所以把天命,大人和圣人并称,甚至所谓的天命仅仅只能和圣人之言并论。于是乎,孔子也毫不掩饰的说:“天生德于予。”(述而)。
正是基于儒家这种圣人之言与天命并论,儒家就有了非圣人无法(孝经)的主张,更进一步的提出了:为生民立命。(张载)既然圣人之言与天命并论,作为圣人的门徒,当然就有了为生民立命的资格。不过,作为正常人,都会问问:难道没有了你们,生民就无命?你们哪来的这种自信呢?或者说自大狂妄呢?
当然,儒家会说,给生民立命,不是这个意思。好的,这个我相信,儒家浩然正气。但是,就算你浩然正气,也不能给生民们去立命: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非命)生民们同意没有?所以动不动就要给生民立命,是对生民们的不尊重,是狂妄自大的表现。更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天命,畏天命,给生民立命,其本质是:统治者之所以是统治者是因为天命所归,是对君权天授的粉饰,所以生民们要无条件的顺从并且臣服。
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 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生民属于哪一等,是天命,要臣服也是天命。既然统治者是天命所归,生民臣服于统治者是天命,当然就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了。所以给生民立命,最直接的方法就莫过于: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荀子)由此不难看出,儒家天命思想,是粉饰统治者,麻痹普通民众的愚民之术,并且在儒家思想里不断延续和完善。
对于儒家天命这种愚民之术,早在墨子时代就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也。说百姓之谇者,是灭天下之人也。(非命)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背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非儒)儒家立命,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相信,一个人的财富的多少,生命的长短,社会的安全稳定与混乱危险,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上天注定的,这些天命注定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人们要做的就是顺从命的安排。如果政府中的各级工作人员相信了所谓的天命,就会懒惰于各自的职守。这样的话,社会就会混乱且危险。从天子到各级官吏都会认为自己做为天子,做为官员,是天命注定,对民众进行礼乐教化,制民之产是理所当然。普通人如果听信了所谓的天命,就会懈怠于生产,变的贫穷。民众听信了天命就会认为,之所以贫穷,之所以必须臣服顺从于统治者,是因为天命注定。如果不顺从不臣服于统治者,就是违背天命。所以,儒家鼓吹天命,并以天命为道义,而来教导人,这就是残害天下之人。
在墨学里有著名的三表法,用来检验是否有天命: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非命)简单点说,三表法就是传统经验,民众的常识共识,和实践的结果。
墨子说,第一,古往今来从没有谁见过’命’是个什么物件,能发什么声音,长的是高矮胖瘦,所以根本就没有天命这么个东西。第二,世道没变,民众没变,桀纣在位则乱,汤武在位则治,不是因为有天命的原因,而是因为汤武’其力也’努力执政的结果: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阻。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非命)所以先王执政,颁布的法律刑罚号令,从来没有建立在有命的基础上: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非命)执政者的赏是因为民众能够孝慈于亲戚,悌长于乡里,守规矩,明礼节基础上的,是因为各级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基础上的,而不是因为在命中注定: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相反的,执政者的罚,是因为民众不能慈孝悌长,礼节失度,不遵守规矩,各级工作人员不忠于职守,而不是因为命中注定: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非命)如果相信天命,相信命中注定,而不是因为’’力其事’做的好,或者因为不力其事,而做的不够,就会立命怠事。相信天命,就会君不义,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所以天命这种邪恶的言论,实际上是’暴人之道’。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非命)
天命,之所以说是暴人之道,是因为天命是那些不肯力其事的暴王伪民,因为懈怠造成了贫乱,又不从自身找原因,却用宿命做掩饰的借口。所以墨子认为,一定要对这些营惑愚骗民众的邪说,进行极力的批判。
墨子对天命,对必然性的宿命的批判,是建立在常识和朴素的认知之上的。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命,有所谓的必然宿命。那么,人们所做的一切就毫无意义。比如说从事劳动,获得食物吃饱肚子,是没有意义的,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和不劳动,不获取食物,饿着肚子一个样。显然,肚子也不答应,毕竟吃饱了和饿肚子的感受截然不同。而且吃饱吃好要比每天饿肚子的感受好的多。要想吃饱肚子,就要有食物,要获得食物就要努力工作,力事其疾,而不是高喊’吃饱肚子,是命中注定’。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因为不能力事其疾,而饿肚子,却说自己是命中注定要挨饿,那就是墨子说的穷民伪民了。而像桀纣一样,’’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认为: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非命)也正是暴王用天命做借口。所以墨子讲,治理国家的执政者,自始至终的忠于职守,不敢倦怠,因为只有勤奋工作,才能使社会安定。从事生产的农民勤奋劳动,’’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才能饱而不饥。由此可见,小到吃饱饭,大到执政者治理好国家,都是力事其疾的结果,而不是命中注定。
在墨经里有一条,生:楹之生,商不可必也。楹,树木做的门楹柱。楹之生,树木做成门柱。商,由内探求。不可必,不能认定必然如此。这条经的意思是说,树木可以做成楹柱,但是在考察探寻树木可以做成什么物品时,不能认定树木只可以做成楹柱。这条墨经即是对天命,对必然的宿命的批判。树木可以做成楹柱,尚且不可以由此认定树木只能做成楹柱,或者楹柱只能由树木来做,一个人的’命’又怎么可以认定他是必然的呢?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所谓的天命或者说必然性宿命的产生,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自以为是。这样的人,通常都是所谓的道德圣人,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其潜台词是,我之所以是圣人,或之所以成为统治者,是因为天命,是因为命中注定。第二,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作掩饰。这样的人,通常是那些不事劳作,而陷入困境的人。第三个原因,是认知有缺陷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是见识浅薄,或者虽然勤奋努力,最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仍然陷于困境之中,并且失去信心而迷茫的人。在生活中,相信命运的人,大部分都是后两种,这部分人,由于相信命,也就相信第一种人。尤其是第三种人的事例,会对更多的人,哪怕是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产生极强的暗示:看,某某,已经那么努力了,然而结果还是一败涂地。与之相反的是,看,某某,什么都没做,就水到渠成,一帆风顺的取得了成功。如果不是因为命运,如果不是因为冥冥之中有定数,怎么可能呢?而正是因为如此,宿命,命中注定,天命,才会被更多人相信。由此,也为鼓吹天命,提供了根基和巨大的市场。持这种观点,有这样想法的人,究竟有多少?但是,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观点和看法。当有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就会相信命。如果亲身经历过相似的事,相信命,就必然无疑了。然而,这也正好说明,这是缺乏认知能力,缺乏自信。
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内在的逻辑和必要的因素。成功的因素多些,就可能成功,失败的因素多些,就可能失败。而且还要看,究竟是成功的因素在起作用,还是失败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说,有些事,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大部分因素,然而却最终失败了,这就是因为起作用的是失败的因素。哪怕这个失败的因素很少很小,但是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道理,体现在墨经之中:故,所得而后成也。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墨经)大意是说:原因产生结果。有小的因素,不一定能产生结果,但没有因素,必然不能产生结果。当因素具有决定性时,则必然产生结果。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满足成功的因素和条件越来越多时,能否成功更倾向于不成功的那些因素,哪怕很小,其实这个所谓的小,未必真小,更多是因为认知不全面所导致的。如何判断成功因素与不成功因素的大与小,如何判断成功因素和不成功因素,究竟哪个取主要作用,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学识认知和如何把握。
比如孟子讲的,“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挖成一口井,一是取决于地下有水,一是取决于挖到有水地方相应的深度,这样才能挖成井。地下有没有水,取决于相关知识。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就很难把井挖成。有没有没挖到水,取决于挖掘的深度。如果测定地下有水,却没有挖够深度,也无法挖成井。所以,如果测定地下有水,已经挖了很深,仍然没看到水,然后放弃了。这就是失败。那么在这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表面原因是挖的不够深,如果挖的够深,必定能挖出水来。而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挖了。所以不难看出,不挖才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没有比不挖更起决定性的作用了。如果在探讨不挖的原因,比如说工具,比如说个人意志,就是不挖了。其失败的因素就更多了,而且每个因素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主要作用。如果再把挖井成功与否的因素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看似能够成功的因素,比如说,已经很努力的挖了很深了,和不能成功的因素比起来,不成功的因素更多,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时,有谁会说这是命呢?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命的话,那么也只能说,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所以,墨学反对并批判’执有命,不可损易’’。反对必然宿命不可改变。我们通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说,自信,自强,积极进取,才决定人的命运结果如何。所以墨学非命,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学会对具体事物的分析,明白事物内在逻辑,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通过个人积极努力,依照逻辑和具备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判断,努力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不是把一切都推给所谓的命,用命为自己的认知不全面,用命为自己的不作为,用命为自己的不自信,做掩饰,做借口。
墨家认为,人无长幼皆天之臣(法仪),认为上天兼爱天下,正因为人人平等,作为天始生民的造物主,不辩亲疏远近(尚贤)一视同仁,又怎么会给生民规定出不同的命运呢?造物主也厚此薄彼么?世上的多少不幸的命运,难道不都是人为造成的么?命运,最终成为替强权者的暴力提供粉饰,为弱者安于被统治,维护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的愚民洗脑之术。
在传统文化中,有个尽人事的思想。这个尽人事,就是墨家非命力事其疾的体现。尽人事,通常被认为是儒家思想,其实不然。在儒家思想中没有相关的记载。而注重力事,注重人事的思想在兵家的尉缭子也深有体现: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黄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时)[官],人事而已。(天官)人事修不修而然也。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武议)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治本)尉缭子用武王伐纣和楚将公子心与齐战,来说明力事其疾,尽人事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天命所可以规定的。甚者在治本篇提出,无边无极的苍天,人间帝王都不是人的命运的主宰者。过去的已经不可企及,不要坐等未来的出现,所有的一切,都在于自我当下的努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墨家自秦汉以后就中绝于历史,但是不等于墨家的学说中绝。相反,由于墨学的无法超越性,墨子学说在历代都有人研究,无论是批判还是认同。墨学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被忽视的存在。这就是复旦大学刘清平先生所讲的隐形存在。所谓隐形存在,很符合墨学思想。墨子认为,杂于庸民,是自信的体现。墨子认为,取下以求上也,说在泽。高下以善不善为度。不若山泽。处下善于处上,下所请上也。(墨经)这是墨家上善若水思想的体现。与儒家恶居下流的主张,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墨家的处下,杂于庸民的思想,使得墨学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精髓。墨学思想的强大,无需借助像儒家那样必须依靠权势,也不需要像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的历代填充,也不需要每朝每代有墨者去宣扬墨学。但是,墨学就这样骄傲的存在着,成为无法逾越的存在。墨学不仅这样存在着,而且无影无形的影响着每个人。
墨家的非命思想,不仅对兵家有影响。对儒家亦有深刻影响。晚明时代,由王艮所开创的泰州学派,标志着个人自由意志时代的产生。王艮在拜谒孔庙时发出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由是,王艮的“我命在天,造命由我”的思想,成为挑战儒家传统的天命宿命论的冲锋号。也就是说,王艮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扛起了墨子的大旗。王艮的一声叹息,你是人,我也是人。道出了就像墨子主张的人皆天臣一样的平等意识,道出了“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小取)一样的极为强大的自信和对平等与个人自由意志的追求。尤其是我命在天,造命由我,这简直就是对墨子非命思想的传承和精简的总结。对比墨子和王艮这两个人,竟然有太多像似之处。出身差不多,都曾学过儒,都开创了一个学派,都对天命鄙弃。王艮,更像是墨子的学生。有儒一派,到了王艮这,才像个样子。所以我说,只要突破了谬知,必然就会走向墨家。如同墨学其他思想一样,墨学的非命思想,是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的,非命既是墨子的主张,也是墨子对人性深刻的认识和启蒙。这种源自人的内心的东西,是无论什么歪理邪说也不能遮蔽的。当不能自我审视内心时,是无法体会到墨子的思想的。
从墨子到王艮,都足以证明墨家非命力事其疾的思想的不可颠破性。正是这种思想,最终奠定了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不向所谓的现实低头,是墨学非命的思想的体现。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都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谓的现实,都只不过是被加以改造的基础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是墨学非命思想之所在。
发表评论